演义小说之中最著名的五位大元帅,哪一位名
怎样花较少的钱治好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zd/150222/4580694.html 咱们先看看演义小说之中最著名的五位大元帅都是谁? 排名根据朝代顺序。 第一位:护国大元帅秦琼 秦琼,字叔宝,大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在隋唐系列的演义小说之中,秦琼秦叔宝绝对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甚至可以说担任着书胆的角色。 不管是《说唐》《兴唐》,还是评书《隋唐演义》,很多故事都是围绕着他开展的。 正所谓:一部隋唐史,半套秦琼传!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按照演义里面的内容,秦琼乃是将门之子,他父亲是南陈马鸣关的大帅秦彝秦子厚,他祖父是南陈太宰秦旭秦东鼎。 后来隋军平南陈,他父亲血溅马鸣关,战死沙场。幼小的秦琼随着母亲宁氏夫人流落到了山东地界,在济南府历城县定居了下来。 秦琼长大以后,由于侍母至孝、交友至诚,故此得了个“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的美誉。 他十五岁站公门,十八岁就做了历城县的马快班头。 他凭着胯下一匹黄骠马,掌中一对瓦面金装熟铜锏,在山东地界闯出了赫赫威名,号称“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艺压一百单八县,威震山东半边天!” 而且秦琼的名望不仅仅是在山东地界上吃得开,就是在整个大隋朝的九省之地,那也是响当当的字号! 群雄聚义瓦岗山以后,秦琼被众人推举为瓦岗军的兵马大元帅。 十八路反王伏兵四平山之时,瓦岗寨的混世魔王程咬金做了十八国的都盟主,而秦琼也做了十八国联军的都元帅。 那个时候的秦琼,凭着一张十八家反王的委任状,能调到千员战将、百万大军,真可以说是一声令下如山倒,哪个大胆敢不听? 瓦岗山散将之后,秦琼投靠了李唐,照样官拜兵马大元帅之职,照样执掌兵权、号令三军! 十几年来,他东挡西杀、南征北战,为大唐朝立下不世之功,被李世民尊称为“护国大元帅”! 第二位:镇国大元帅薛仁贵 薛礼,字仁贵,大唐杰出将领,著名的军事家。 他是山西绛州龙门县人氏,小时候各方面都好,只是口齿太笨,据说一直到七岁上才会开口说话。 薛仁贵为什么说话这么晚呢? 自然是有原因的。按照演义里面的内容,薛仁贵跟隋唐第七条好汉罗成一样,也是白虎星转世。 不是有那么句话吗?叫“罗成不死,薛礼不言。”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薛仁贵要想开口说话,得等到罗成丧命以后。 果然,罗成命丧周西坡以后,白虎星的元神二次转到了薛仁贵的身上,薛仁贵才算正常了。 白虎星的元神附体以后,薛仁贵精彩的人生就算正式开场了。 他先学文,后学武,到了十三岁那年更是遇到了一位名师,乃是大名鼎鼎的三元李靖李药师。 经过李靖的数年栽培,薛仁贵学会了一身好本领。 俗话说得好,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薛仁贵一身的好本领,自然不想被埋没,于是乎,他参军了。 但是,薛仁贵的军旅生涯并不顺利。 投军之时,由于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应梦贤臣”,招来了顶头上司张环张士贵的嫉恨,两次投军都被赶了出来。 幸好后来他遇到了鲁王千岁程咬金,拿着程咬金的金批大令第三次去投军,张士贵不敢得罪程咬金,这才把薛仁贵留了下来。 虽然留下了,但张士贵却让薛仁贵做了一个火头军。 征东之时,薛仁贵尽管屡立战功,却一直被张士贵雪藏着不让露面,而所立的功劳也全部被安排在别人头上。 后来总算是老天开眼,在程咬金、尉迟恭等人帮助下,揭开了事实的真相,张士贵受到惩治,薛仁贵才有了出头之日。 薛仁贵不仅本领出众,而且还有五宝傍身,分别是:震天弓、穿云箭、白龙马、盘龙戟、水火袍。 有了这些宝物相助,薛仁贵更是如同猛虎添翼一般,攻杀战守,屡建奇功。 后来李世民干脆拜他为帅,让他执掌兵权。 每次作战,他都是身先士卒,勇冠三军。由于他经常都是一身银盔素甲白战袍,故此人称“薛白袍!” 这么说吧,薛仁贵跨海征东十八年,那真是为大唐朝立下血汗功劳。 像“鞭打盖苏文”、“戟挑安殿宝”、“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解围长安城”、“百日双救驾”,等等等等吧,简直数不胜数。 班师回朝以后,薛仁贵被唐太宗李世民加封为“平辽王”,并且赐了一个“镇国大元帅”的称号。 第三位:三关大元帅杨延昭 杨景,字延昭,金刀令公杨继业的六儿子,人称“杨六郎”。 金刀令公杨继业共有八个儿子,七个亲儿一个养子,人人英勇,个个善战,号称杨家的“七郎八虎”。 都是谁啊? 大郎杨泰杨延平,胯下一匹赤炭火龙驹,掌中一支屈卢浑金枪。 二郎杨永杨延定,胯下一匹金顶艾叶青,掌中一条八宝混金枪。 三郎杨勋杨延安,胯下一匹嘶风烈焰驹,掌中一支透甲缕金枪。 四郎杨贵杨延辉,胯下一匹映日虎头驹,掌中一支菊花点金枪。 五郎杨春杨延德,胯下一匹独角青鬃兽,掌中一支独角皂金枪。 六郎杨景杨延昭,胯下一匹千里白龙驹,掌中一支素缨錾金枪。 七郎杨希杨延嗣,胯下一匹乌龙赛风驹,掌中一支虎头乌金枪。 八郎杨英杨延顺,胯下一匹万点花斑兽,掌中一支荷包滚金枪。 这兄弟八人当中,要讲打仗最勇最最猛的,当属七郎杨延嗣,但要讲智勇兼备、文武双全者,就得属六郎杨延昭。 杨延昭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有勇有谋,是一位难得的帅才。就连他父亲杨继业也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这些孩子当中,六儿最像我。因为杨老令公就是一位帅才。 金沙滩之战中,杨延昭是“七郎八虎”里面唯一一个活着回国之人。 正所谓:七子出征六子回,满门忠烈天地悲。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不是说七个儿子出去打仗,回来了六个。而是说七个儿子出生打仗,结果只有老六回来了。 悲壮之情,溢于言表! 杨延昭回来之后,为父申了冤,替死去的弟兄们讨还了公道。 不久辽兵又来犯境,杨延昭作为天波府杨家里面唯一的一位成年男丁,只得再次出征。 由于他屡立战功,后来被宋太宗赵光义加封为瓦桥关、益津关、淤口关的“三关大元帅”! 一提起杨家将,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四个字——满门忠烈! 确实,在历代演义小说里面,要论“忠烈”二字,大宋朝杨家当居魁首。 老令公杨继业为国捐躯就不说了,几个儿子的下场也实在是令人可悲可叹:大郎身死替宋皇,二郎替了八贤王,三郎马踏成泥浆,四郎流落到番邦,五郎出家当和尚,六郎常年戍边疆,只叹七郎死的惨,七十二支利箭穿胸膛…… 第四位:精忠大元帅岳飞 提起岳飞岳元帅来,恐怕没有不知道的吧?纵然不太了解他的英雄事迹,也总该听说过他的大名吧? 岳飞,字鹏举,著名的抗金将领,名列南宋中兴四大名将之首。 演义小说之中,他是陕西大侠周僮周光祖的弟子,自幼习文练武,发奋图强。 长大以后,更是熟读兵书战册,可以说文有文韬,武有武略,三韬六略无不了然于胸。 他十六岁那年,母亲在他背后刺下了影响他一生的四个字:精忠报国! 他十八岁参加武科场会考,凭着胯下一匹闪电白龙驹,掌中一条金杆沥泉枪(又名沥泉神矛),枪挑小梁王,一举成名。 他二十一岁正式投军,因其作战勇敢,多次战功,次年被封为偏将。 青龙山之战中,他率领八百宋军破金兵十万,自此岳飞之名传遍了金兵大营。 他二十八岁那年开始执掌帅印,宋高宗赵构赐给他一面帅旗,上面绣着“精忠岳飞”四个字。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岳飞开始被人们称之为“精忠大帅”! 岳飞的队伍军纪严明,军队所过之处,公买公卖,从不骚扰百姓,被老百姓们亲切地称为“岳家军”。 十余年来,岳飞率领着岳家军攻无不取,战无不克,几乎是屡战屡捷。真可以说是兵锋所指,无不披靡! 金兵金将一听到“岳家军”三个字,就吓得闻风丧胆,望影而逃。 尤其是朱仙镇之战,岳家军大获全胜,杀死金兵金将不计其数,硬逼着金兀术退出中原。 这么说吧,倘若岳家军奋勇直前,势必直捣黄龙,端了金兵老巢。 不料赵构连发十二道金牌,调岳飞回转京城,明说论功行赏,实则奸人弄权。 好可叹,岳飞背屈含冤而死,一腔热血寄遗愿:还我中华大好河山! 第五位:征虏大元帅徐达 徐达,字天德,元末明初著名将领,大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在演义故事里,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帮结义的兄弟,共有七人,由于他们是在乱石山结的拜,故此号称“乱石山七雄”。其中朱元璋排行在四。 朱元璋未当皇帝之前,为什么很多人都喊他四爷,就是因此而来。 很多人都以为“乱石山七雄”之中有徐达,其实没有,徐达并不是朱元璋结义兄弟。 乱石山七雄都是谁啊? 大爷:武殿章; 二爷:胡大海; 三爷:汤和; 四爷:朱元璋; 五爷:邓愈; 六爷:常遇春; 七爷:郭英。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徐达虽然不是朱元璋的结义兄弟,但朱元璋却对他十分器重。 大明朝开国以后,朱元璋不仅把六位结义兄弟都封了王,而且也把徐达封了王。 大哥武殿章封“忠正王”;二哥胡大海封“东海王”;三哥汤和封“忠孝王”;五弟邓愈封“忠义王”;六弟常遇春封“开明王”;七弟郭英封“武定王”。 而徐达呢,则封了“中山王”。 徐达又不是朱元璋的兄弟,怎么也封王了呢? 无他,只有两个字:功劳! 徐达的功劳可太大了! 徐达这个人虽然出身贫寒,但却有勇有谋。 他胯下一匹玉面紫骅骝,掌中一口金背七星刀,不仅骁勇善战,而且精通战术,极会用兵。他自加入朱元璋的义军以来,帮着朱元璋打了一个又一个的胜仗。 在大明朝的开国众将之中,有两人的功劳最大,第一位就是“智将”徐达,第二位则是“猛将”常遇春。 大明朝建国以后,朱元璋在南京城登基,他为了消灭北方的元军势力,特意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元帅”,命其率领二十万大军,北赶大元。 徐达也果然不负圣命,三年后将元军彻底赶出中原。自此,大明朝南北统一,占据了整个中土。 那么问题来了,以上这五位大元帅虽然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但哪一位名望的最高呢? 要论名望大小,我个人认为排名如下。 第一位:“精忠大元帅”岳飞岳鹏举; 第二位:“护国大元帅”秦琼秦叔宝; 第三位:“镇国大元帅”薛礼薛仁贵; 第四位:“三关大元帅”杨景杨延昭; 第五位:“征虏大元帅”徐达徐天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xinge.com/zxjg/10645.html
- 上一篇文章: 潍坊市又有57万片布洛芬今日起正式投放
- 下一篇文章: 演技派辣目洋子碰上实力派中兴手机,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