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真实形象,他们被称为晚清中兴四
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晚年为洋务派代表人物,年,张之洞中进士第三名,后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张之洞精通儒学和经学,主张“通经致用”和“经世致用”。24岁那年,张之洞在一首叙辈诗中写道:“仁厚守家法,忠良报国恩,通经为世用,明道守儒珍”。这不仅表明了其“通经致用”思想的形成,也预报了他今后所要从事的事业。 左宗棠湖南湘阴人。晚清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左宗棠二十岁乡试中举,留意农事,遍读群书。后由幕友而起,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镇压捻军,平定陕甘回民起义,收复新疆,推动新疆建省。光绪十一年(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左宗棠收复新疆一战,为后人留下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他为官一生,却极度清廉。 李鸿章世人多称“李中堂”,安徽省合肥市东乡(今瑶海区)磨店乡人,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李鸿章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历经讨伐太平军、平定捻军、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是清朝地方武装淮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并且为清朝建立了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李鸿章以书生带兵,既有“专以浪战为能”的记录,也有“翰林变作绿林”的恶名。数年的团练生涯,使他逐步懂得了为将之道,不在一时胜败,不逞匹夫之勇。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原名曾子城,曾国藩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一生官至两江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死后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曾国藩出生在一个普通耕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曾国藩五岁启蒙,六岁入家塾“利见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xinge.com/zxjg/10767.html
- 上一篇文章: 清词赏读王夫之更漏子本意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