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国宣布将封杀中兴以来,

这场混战已经持续8天。

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由于中兴违反了美国限制向伊朗出售美国技术的制裁条款,因此制裁未来7年将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消息传出后,中兴A股、H股双双停牌。

对于这个消息,虽然让业界许多人感到震惊,但却也不太意外。因为,在过去一个月以来,美国对中国的动作不只多、而且大。除了台面上看来一触即发的中美关税贸易大战外,美国在过去一段时间就从来没闲着,特别是针对华为、中兴等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中国企业。早在今年1月,在华为宣布和美国移动运营商ATT合作的前夕,变故突生:ATT单方面要求暂停和华为在美的一切合作。

“缺芯”是国内产业普遍面临的难局,特别在 背景下,这直接敲响了中国芯缺失的警钟。这个问题其实不只是中兴通讯一家所面临的问题,应该放大来问:芯片产业为什么在中国没有开展起来?

芯片制造难,也烧钱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际芯片行业开始发展并迎来腾飞,每种芯片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成熟度,需要差不多万人/年的投入,而且这种投入是长期投入。当前国际上可达到的芯片量产精度为10纳米,我国能达到的精度为28纳米,还差两代,更关键的是,原材料和设备都要进口。从设计、加工到设备配套,芯片产业链漫长,涉及领域广,尤其需要经验的累积,不是说砸钱就能把差距追平。

更为重要的是这涉及专利保护,上下游产业的配套,以及已有标准的迭代。

此次中美商贸摩擦,将中国产业“缺芯少魂”的问题,再次严峻地摆在人们面前。AI时代的来临,更是催生了一场以AI芯片为载体的科技革命。

近两年,人工智能开始在全球崛起,尤其是中美两国发展最盛。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得益于计算能力的提升,GPU、NPU等芯片功不可没,极大的加快了人工智能产品迭代和研发速度。AI芯片也成为“中国芯”们自救的途径。

阿里巴巴的AI芯片梦

在BAT三大巨头当中,阿里算是在芯片、AI芯片等话题上投入最多的一项,不仅一直以来都在加码AI和AI芯片,在投资领域也持续动作不断。

除了年1月入股中天微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之外,近两年来阿里在AI及AI芯片方面的投资还包括:寒武纪、旷视科技、思必驰、小i机器人等等,其中涉及AI在细分垂直领域的诸多应用,包括区块链、边缘计算、新型存储、量子计算等。

年11月,阿里与腾讯一起参与领投了可编程芯片公司BarefootNetworks的万美元C轮融资。

年8月,阿里投资了AI芯片公司寒武纪的近1亿美元A轮融资,寒武纪也因为麒麟而被称为全球第一个成功流片并拥有成熟产品的AI芯片公司。

年11月,阿里集团内的资金又领投了另一家AI芯片公司耐能,相关数据显示,它所需体积可以缩小至主流神经网络芯片的1/40。

年4月19日,阿里巴巴达摩院宣布正研发一款神经网络芯片——Ali-NPU。

年4月20日,阿里宣布全资收购大陆唯一的自助嵌入式CPUIPCore公司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

此外,国内科技巨头如百度、阿里、腾讯、科大讯飞等也都陆续进军云AI芯片领域,不过暂时以投资动向居多,其中百度在年8月发布了XPU,这是一款核、基于FPGA的云计算AI芯片。

随着巨头玩家的不断入局、创业公司的快速奔跑,以AI芯片为代表的芯片产业,已经逐步战火升级,再加之中兴事件的加速催化,已然成为了一场日益白热化的竞争市场。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在这场危机的惊醒下,中国企业深刻认识到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或许多年后回头看,中兴的危机已成为中国芯片行业的转机。芯片领域的阵痛也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的转折点。

真心·无微不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xinge.com/zxjg/6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