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生活化七
点击蓝字 皖西霍邱县南乡一个农村小镇上,住著一位张三爷,是一间杂货铺的老板。‘爷’,是乡下人对他的尊称。他不识字,家世平平,何以如此受人尊敬,外乡人无法了解。 王先生是不太远的外乡人,可是也不了解。直到有一次,到张三爷附近的窦家作客,才获得了答案。 一位年青妇人,抱著幼儿,哭哭啼啼来到杂货铺找三爷评理。一会儿妇人的李姓丈夫也来了,谨慎小心的准备接受呵责。原来小两口发生口角,李姓青年打了太太两耳光,李妇上吊被救,特来告状申冤。 张三爷叫李妇先讲,不许青年插嘴,自己也不表示意见,然后听青年陈述,也制止李妇插嘴。陈述完毕,三爷评理。先把柜台连拍,大骂老李家小子混账,民国时代了,男女平权,又不是大清帝制,怎么可以打老婆?何况小媳妇极得婆婆疼爱,人人喜欢,怎么会打得下手。连连骂混账不止。然后又重重一拍,骂老李家媳妇也混账。小两口吵架,家常便饭。他自己和老婆磨茹大半辈子,还不是儿孙满堂。何况李婆婆待如亲生女儿一样。吵了架为什么不早些前来找三叔我评理,怎么能一根绳子去上吊。要是救不过来,小子一定逃亡,婆婆吃人命官司,能对得起婆婆吗?混账。 最后三点结论:一、一起回去跪地求(守寡抚孤,拉拔小子成人,待媳妇如女儿的)老奶奶的原谅。二、以后不许胡闹。三、都混账。风波平息了事。 —凭经验和智慧,一样能明辨事理。 38. 有时候有些话不好正面说,可以反面说,可以旁敲侧击说,也可以举例以明之。例如劝同一辈的友人读书,总是不大好直言‘你要用功读书了’。但可以说‘你的学问虽好,应付多元时代,能再多知道一点就更妙了’。可以说‘还好,你没有像我不喜欢多读书’。也可以说‘像某某越来越懒,快要与新知识绝缘,越来越落伍了’。 抗战期间,华中长官白崇禧将军反对女人烫发。当时女性外出工作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但那时代的观念要维护善良风俗,和维持简单朴素的战时生活。他不能明令禁止,只好鼓励特种职业的女性多多烫发,一般工作的女性则可以自由决定。结果效果蛮好,大家都能接受战时简朴的生活。 朋友相聚,一齐逼问某校长是不是真的怕太太。他回答‘不会呀,我们早就分工了。家内之事,我管大事,她管小事,一直相安无事’。听来与传说不同,大家都很奇怪,不好再问,可是疑团未解。一位最接近校长的老朋友补充一句:‘校长是聪明人’。大家还是不懂,于是再作补充:‘校长家直到今天为止,并未发生什么大事啊!’原来如此。 —多方面去思考,妙用有多多。 39.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常见的两句标语。好像先要人人为我,然后才我为人人,容易让人联想到:我为人人是有条件的,其境界显得低了一等。 上古之世讲究无我,一切为人。人人都肯为别人设想,其实结果同样是人人为我设想。但能够从无我而为人出发,其道德情操与生活境界,可就高出很多了。 ‘我为人人’,必是无我而为人,这种不为自己打算,只不过自己不为自己打算而已。例如张三正在‘我为人人’,人人之中自然没有张三。可是张三以外,尚有无数人群,这无数人群如果全都在‘我为人人’,人人之中必然全都有张三。这是张三无心的,却也是必然的福报。 这也是诚心‘为人’,却人中有己。 问题在如何让人人全都去‘我为人人’呢?我想‘伦理’应该有这种功能。 伦理是为人的。周文王‘为人子,止于孝’,‘止于’指孝顺父母,不望回应。孝顺为了父母开心(并非为己),父母心情顺畅,他们必然更勤奋支持和经营这个家,任何成果裨益全家每一个人,我何至于独例外?何况自己的‘止于孝’,示范了儿女。儿女们也‘止于孝’,我就更外有福了。 —伦理功能可推动‘我为人人’。 40. 汪先生推荐前逢甲大学董事长廖博士,和中兴大学的前任校长贡博士,担任中华伦理研究学会的顾问。是因为这两位博士教授本身就是‘伦理的象征’。 贡校长家庭美满而和乐,夫人雷教授内助外助都非常人能及。儿女们个个读书有成,连同儿女的配偶们,几乎人人是博士,而且都很孝顺。其第三代也将取得博士学位了。如称赞他们是博士之家,幸福之家,都不算过誉。 廖董事长儿女不多,但个个都有卓越的成就。他和元配夫人孟老师情深爱笃,他也有一个模范的家庭。廖先生秉承其先世教训,兄弟之间,友爱非凡。他曾经写过好几册‘齐家之道’等书,流传于世。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和继配夫人日籍女士,经谢前副总统介绍相识,极为亲爱,但廖先生坚持要为元配夫人守义五年,毫无勉强,才在八十一岁时举行婚礼。新夫人也很能支持丈夫的义行。 在祝贺的宴席上,汪先生说过一段感性的话。他说,在我们处身交往频繁的多元社会中,人与人的感情可能有密度,因而成为最亲密的战友。感情也可能有强度,杯酒之间,就得而以生死论交,热烈过人。但却缺少‘桃花潭水深千尺’那样的深度。也缺少‘高山流水’那样的纯度。今日感情的深度和纯度,我们又可以在廖先生婚姻中见到了。 —愿人人都能成为伦理的象征。 41. 为了发掘有潜力的球员,著名球队会派出‘球探’,四处探索,多方争取。同样为发掘有潜力的演员,认真的影视公司,也会派出‘星探’。 我想伦理会也应该学样,就各分会会员中,征求‘探员’。或委托会员们代邀他们的亲友,客串‘探员’。四处采访,为中华伦理传统的原则,找出当代的实行家。或以文字纪录,或以录音访问,定期汇送会内编辑部门整理。 整理出来的资料,可以写入‘伦理月刊’和‘企业伦理’这两份刊物,可以编成专书,可以在报纸辟一个专栏,可以到电台、电视台辟一个时段。运用本土的潜德幽光,来化除暴戾之气,来转移庸俗的世风。进而匡正人心,增进祥和。 台湾的大都市多已现代化了,但广大的乡村,依然有传统的保守。‘为善不欲人知’的原则,早已深入人心。即如嘉义何老人的行善团,何尝为沽名钓誉而造桥?无数的伦常光辉的事迹,不可能由他们自己提出来,去‘申请’好人好事的褒扬。 有著庸俗的‘作秀’心态的人,永远不会了解‘为善不欲人知’的崇高和纯洁。不为人知的潜德幽光,所以必须我们主动去发掘,所以必须去探求,所以必须先把‘探员’动员起来。 —‘为善不欲人知’是美德,发扬出来便是善行和教育。 42. 几位朋友闲聊,谈到写作和出书的经验时,个个都对自己失败的经验—校对,大叹苦经,认为校对非常困难。第二重困难是出版商人的恶劣—没有时间的责任,往往一拖再拖。 王先生自己未出过书,自然也没有‘校对’过什么文章。唯一的一次,是替他外叔祖校对一部诗集,前后经历三年。舅舅远在国外卧病,但事事还是先要请示他。诗中古字很多,有些字需要现铸。经过了三校五校,还有遗漏,竟未校出。最后印成装好,除了尚有少数遗漏的字而外,也还有不少已校未改的。 王先生经验不足,能力不足,但已尽了心,也尽了力,态度不失为负责。出版商拖延时间尚有可原,但已校不改的过失,就显得高度不负责任了。 座中有一位管先生,他除中国文学外,还精通英文和法文。他说他读过不少中、英、法文的名著,读时不觉得怎样,听王先生等这么一说,才发现两个现象。第一,好像读过的英法名著中,没有发现过错字。第二,中国的古版名著,也未发现过错字。外国印书是分工制,排版、校对、印装分别签约,大多能负责,较少出错。中国的祖先们也由于‘负责’,少有错字。他们自小的教育是,字如写错,先错到底,然后在右上角划‘〤’作废。你如果嫌费事,你就小心不要出错。 —天上月亮一样圆。人间的月亮能一样圆吗? 43. 赛珍珠女士初来中国时,只能和留学生交往,留学生留英留美返国,能通英语,颇能满足女士对新环境的新鲜和好奇。 日子久了,女士通晓了中国语言文字,不再需要那些留学生了。再后来女士更精通了中国文化,也热爱中国文化。再和那些留学生谈论时,发现他们虽熟知英美皮毛,而对本国文化却一无所知。很不客气的批评他们,说他们只不过是‘黄皮肤的外国人’。 当代的留学生越来越多,好像黄皮肤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了,真是十分不幸的事。一个人生在地球的这一个角落,对这个生活空间过去的历史和文化,总该有起码的了解。生在这个时代,对这个时代的国内和国外情势,总也得有个粗浅的认识。 黄皮肤的外国人,是上一代留学生的耻辱,也是这一代留学生的责任,如何补救,别让下一代留学生重蹈覆辙。 也有人称呼科学家,是一批‘技术高超的野蛮人’。因为科学虽然给了我们生活的方便,而带来的灾害却更多。空气和水的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破坏日见厉害,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等,无一不在腐蚀人类生活的安乐和宁静。 如何能使科学家成为‘技术高超的文明人’,同样是严肃的课题。 —要固本清源,不要舍本逐末。 44. 北宋寇莱公寇准先生,虽然公忠体国,主持澶渊一役,尤有贡献,声望崇隆。但私生活他却未能免俗,也极尽声歌繁华的能事。有一天,不知什么事使他特别高兴,会齐家中姬妾(歌妓和侍女),饮酒高歌,快乐非常。 寇大人一高兴之下,吩咐取出上百匹绫罗,都是最高贵不过的;分赏给各人。 当时只有寇公最心爱的碧桃,独清独醒,及时提出了婉转的劝谏。她作了一首小诗,呈献给寇莱公。 ‘一曲新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 不知织女寒窗下,多少工夫织得成’。 是的,豪门的歌姬们,那里知道纺织和刺绣的辛苦啊。 这是一个很好的启示,现在生活所需,得来容易,相对便忽略了艰难。例如笔者以前曾说过,飙车少年,那里了解—更那里会重视,在平直的马路下面,有多深的基础!从设计到修筑,从清洁到保养,多少人付出辛苦,多少人尝尽艰难。少年自然不知道艰难,但我们谁是今日的‘碧桃’,好叫少年们去知道艰难呢? —你我他她,都要立志做碧桃才好。 45. 十室之邑,必有芝兰。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虽然当前社会脱序,道德沦丧,风气败坏,官吏与民代交相争利,金权与暴力惊心。幸而我中华民族经历过优美文化的陶铸,经历了风俗习惯的涵蕴,根气深厚,国本将摇而未摇。民间仍然潜存著感人至深的懿德嘉行,以及放射人性光辉的伦常美德,为民族保存了一分元气。只是这些潜德如尘封、如雾锁,少为人知。如不及时发掘,如不及时多方表彰,必将永远淹没无闻。这可是活生生的教育题材,足以为败坏的社会去腐生肌,培元回本。 此所以当年我曾提过一个‘发扬潜德’专案,建议恒常在日常生活中,去发掘不为人知的潜德懿行,和光辉的事迹。同时举证了四个事例。一位赵司机开车二十年,不曾出事。一位刘先生掌管考题二十多年,毫无差错。一位教授夫妇,医院轮值。照顾已成植物人的妈妈,夫人且是中生代的人,就更为难得了。以及嘉义行善团造桥的何老人等。 如能透过媒体持续报导,取代奸盗邪淫、杀伐不绝的传播,其正面的化育功能,将是无比的深远! —潜德幽光,可激励心性向善。 46. ‘他就是杨教授’。‘杨教授就是他’。上面两句话完全一样,因为‘是’字相同于‘等号’。 ‘他是教授’。‘教授是他’。这两句话却不一样,因为这里面,‘是’字不相同于‘等号’。因为也可能教授是‘她’。 要在比较之后,特别注意:‘是’字有可能不相同于等号。所以当瞎子摸象,摸到象鼻时可以说‘这(象鼻)就是象’,但不可以说‘象就是这(鼻)。模到象牙时也可以说‘这(牙)就是象’,同样不可以说‘象就是这(牙)’。也因为它的四条粗腿,比任何动物都粗的腿,也是象。身体和任何一部份都是象。 这样不可说而说的话,犯的是逻辑错误—以偏概全。以偏概全是许多人易犯的错,应该事事时时,理性客观的考量,力求避免。更可怕的是,犯下以偏概全,并不自知。尤其可怕的是,犯下了以偏概全,仍然自以为是。 所以,我们可以说:‘孝就是伦理’,‘慈就是伦理’,‘兄友弟恭就是伦理’,‘伦理就是道德’。但要尽量避免说:‘伦理就是孝’,‘伦理就是慈’,‘伦理就是兄友弟恭’,‘道德就是伦理’。 —切莫‘以偏概全’,切莫自以为是。 47. 某私立专校,创校之初,董事长一再强调不开学店,专办教育。然而,美国康奈尔大学,曾经由一位大企业的总经理担任校长,资深的董事们,就要他把学校当作学店,用他的专业知识来管理,结果很成功。但台湾那所私立专校,却反而并未能免于学店的气息。 据闻康大从排名前十,一度跌落到三十名以后。老师宿儒,同谋对策,积极抢救。老师们学术成就是很高的,名气都很大,但大多是书呆子,缺乏行政能力,都做不好校长。才协议找出这位杰出校友—大企业的总经理,运用企业管理,办理学校。至于学术研究工作,仍然由老师们负责。教学工作,也都由他们领导和辅助。不出数年,重回前十名。 台湾这所专校,说是不开学店,却有学店气息。美国那所大学,不避学店之嫌,却得教育实效。可见名实之间,‘实’更为重要。 为避免名实不符,人人要切实检讨,自我检讨。如果你口若悬河,滔滔雄辩,是否观点正确,内容丰实,层次谨严?是否只是像英国人所说的雄辩的口才(Eloguence)?如果你已经大大出名,相关的学术或成就,是否必有相当的水准?是否必不是由沽名钓誉而得? —‘实’要重于‘名’,至少要名实相符。 全部摘自《伦理生活化》 汪希教授著 ◎◎◎◎◎◎◎◎◎◎ 顶礼南無本师释迦牟尼佛 从朝至暮一句佛号勿令间断 námóāmítuófó南無阿彌陀佛 一句佛号从朝至暮勿令间断 扫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xinge.com/zxjg/9754.html
- 上一篇文章: 聘中兴通讯年春季招聘律师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