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持续提升国有企业量
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http://www.xftobacco.com/m/ 12月12日下午,枣庄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枣庄市国资委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赵琨作新闻发布。 赵琨介绍说,年以来,全市国有企业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动企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企业整体盈利基础持续巩固,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国资监管效能有效提升,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在“量、质、效”三个方面都得到了持续提升。 这三年,国资国企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三年来,我们坚持全面履行国有企业出资人职责、国有资产监管职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职责,聚焦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全力推动国有经济提质增效。截止到年10月,市、区两级国资监管机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03亿元、营业收入.67亿元,较改革前的年同期分别增长4倍和3倍。 这三年,国有企业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三年来,我们以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为工作主线,对标对表省国资委改革评估指标体系,围绕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等方面,落实6大项25小项52项具体任务。截至目前,全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任务已全部完成。枣庄市国资委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评为“攻坚克难奖”先进集体,改革事项入选“全市十佳改革品牌”,经验做法得到国务院国资委肯定推广。 这三年,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年来,我们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心无旁骛攻主业”重要指示,推动优质资源向优势产业、特色板块特别是“6+3”现代产业体系集中。按照“产业相近、业务相关、产品关联、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国企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组建了能源、交通、粮油、文化旅游等企业,完成交发集团与交运集团、国银集团与国众集团、国资公司与国翔集团联合重组,基本形成了涵盖一二三产业的产业集团。 这三年,国有资产监管效能进一步提升。三年来,我们深入推进职能转变,持续改进监管模式,增强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能力。深化授权经营体制改革,修订出资人监管权责清单,清单外事项一律由企业自主决策。建设枣庄市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提升国资监管信息化水平。强化企业财务、经营投资等重点领域监督,切实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完成区(市)国资监管机构改组建,实现了人、财、物独立运行,为国资监管提供有力保障,市区两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全面完成。 这三年,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三年来,我们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贯穿国企改革发展全过程,市属企业全面完成“党建入章”,一级企业全部制定党委研究决定、前置研究讨论和负面事项“三张清单”,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有效发挥。坚持把党建实绩与经营业绩一体考核,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坚持建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重点抓好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在国资国企领域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市委宣传部新闻二科副科长、三级主任科员褚苗主持;市国资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孙晋卓;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王次青;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王世伟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附:记者问答实录 记者: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为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我市有哪些改革亮点举措? 赵琨: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新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三年行动启动以来,市国资委认真落实工作部署,按照“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要求,加强领导、压实责任,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全力抓好改革任务落实落地见效。 一是优化国资布局取得新进展。整合优势资源。在原隶属市交通、水利等9个部门的余户企业全部移交市国资委的基础上,对国企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形成了能源、交通、粮油、文化旅游等基本涵盖一二三产业的产业集团。同时指导区(市)对辖区内国企实施统一监管,涉及区(市)属企业96户、资产亿元,在岗职工1.2万人。今年以来,根据市场需求和业务发展,重组整合市交运集团、交发集团,组建了枣庄交运投资发展集团。鼓励国有企业并购上市公司或采取多种合作方式,顺利完成雅博股份重整计划,成为我市市属第一家国资控股上市公司、山东省六年来唯一一例成功执行完成的上市公司重整案例,于6月2日成功“摘星脱帽”。绿能集团与各区(市)在绿色能源领域开展合资合作,实施整县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项目,助力枣庄打造绿色安全新能源典范城市。国金水发集团深化与区(市)国企涉水领域战略合作,共同实施水利水务项目,打造涉水全产业链。国银安防集团参股、并购台儿庄、山亭、枣西等保安公司,持续做大安防产业集群。市中区整合家国企成立中兴文旅、中安建设、惠众民生等6家集团,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抓好主责主业。引导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出台《关于对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主业动态调整的通知》,每个国有企业的主业控制在2-3个,管理层级压缩至3级内,确保国企90%以上新增投资投向主业领域。加大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力度,研究出台《枣庄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低效无效资产处置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加快剥离不具备竞争优势、缺乏发展潜力的非主业、非优势业务。 二是深化国企改革取得新进展。严格工作台账管理。根据省国资委改革评估指标体系制定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实施台账式管理、销号落实,完成6大项25小项52项具体任务,逐月调度85项量化指标完成情况并汇总分析。同时对全市国企改革发展情况调研督导,撰写调研报告,并在市委重点工作推进会议上印发,持续跟踪问效、督促整改。截至目前,全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任务已全部完成。强化典型示范引领。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大胆探索,及时总结梳理,深入挖掘推广一批改革样板。成功推选滕州市作为全省首批“县级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示范点”;向省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30篇关于全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典型案例,枣庄交投集团《市场化竞争常态化改革创新实践国企人事制度改革》、滕州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国企高质量发展》成功入选全省改革典型案例,滕州市作为唯一县级市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市国资委在市委改革办改革典型评选中获评全市“十佳改革品牌”。 三是提升治理效能取得新进展。健全考核体系。以考核为“指挥棒”,加快建立以利润总额、归母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营业)利润率为主的“两利两率”经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更大程度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以及通过经营获取利润的能力。修订完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与薪酬管理办法》,着力发挥业绩考核引领带动和收入分配正向激励作用。制定《大力支持市属国有企业加快科技创新的十条激励措施》,在经营业绩考核中将科技投入视同利润。完善治理结构。规范董事会运行,全力推行外部董事制度,制定印发《关于加强市属企业董事会建设的意见》等制度文件,采取“广纳贤才、伯乐相马、赛场选马”竞争性选拔外部董事,首批共选派12名外部董事,实现专兼结合、优化配置,“一级企业外部董事占多数”目标已全部完成。实现市属企业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所有经理层成员均按要求签订岗位聘任协议和经营业绩责任书。滕州市注重一线培养干部,制定《企业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细则》,国企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探索外派财务总监制度,开展全市国有企业财务技能大赛,评选30人纳入国资系统财务技能优质人才储备库。推荐枣庄交运投资发展集团、山东国金水利发展集团成功入选山东省公司治理示范企业创建名单。四是细化国资监管取得新进展。着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制定《枣庄市国资委对标行业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确定九大提升领域,引导市属企业对照行业一流企业找差距,采取务实管用的针对性措施,强管理、提效益。出台《关于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若干措施》,借助盘活存量土地等手段将经营性资源依法依规向国企聚集,增强“造血”功能。进一步加强合规管理水平,出台《枣庄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合规管理指引》,不断健全国企改革“1+N”制度体系。着力提升企业监管水平。建立企业月度经济运行分析会制度,结合每月财务快报报表数据对企业实行动态监控,逐户分析市属企业及权属子公司的运营动态,并将区(市)国资国企纳入分析。加快建设枣庄市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已与省国资委和各区(市)国资监管机构实现数据对接。制定印发《关于加强市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全过程监督的实施意见》,打造事前制度规范、事中跟踪监控、事后监督问责的混改全过程监督机制。出台《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差异化管控的指导意见》,注重发挥中小股东和战略投资者参与企业治理的积极性,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实现“人合、资合、机制合”的协调统一。 五是强化国企党建取得新进展。坚持把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和改革发展一体推动,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重要作用,强化党委前置研究事项“三张清单”的规范执行,把党的领导嵌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坚持把党建实绩与经营业绩一体考核,全面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实现考核结果与班子薪酬相挂钩。坚持建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重点抓好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建设,确保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体现在哪里。成立覆盖驻地监管央企、省企和市属企业党组织的“驻枣国企党建联盟”,成功举办全国首届“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论坛现场会”和“央企省企枣庄行”活动,扩大央企省企“朋友圈”,着力构建驻枣央企省企“一网融合”“一网直达”的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国企党建联盟的协调优势,在全省率先完成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工作,1.1万名离退休党员关系顺利移交属地管理。坚持把党建工作与思想能力作风建设一体部署,开展“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国企在行动”活动、“春夏秋冬”党务实操论坛、“赢在中层”暨“五比五看”基层党支部书记解问题强能力经验交流会、讲专题党课活动共80余次,引导国资系统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的实践中。 记者:今年是枣庄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三年攻坚突破行动的关键一年,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我市国有资产的规模和效益怎样? 王次青:今年以来,市国资委紧紧围绕“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持续加快国资国企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前三季度,全市国有企业主动作为、奋力争先,企业运营质量有所提升。 一是资产规模稳步扩大。前三季度,全市国资监管机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44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市属企业资产总额.68亿元、区(市)企业资产总额.76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52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市属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69.83亿元,区(市)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69亿元。 二是营业收入保持增长。全市国资监管企业经营销售状况同比保持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国资监管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市属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1.08亿元,区(市)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08亿元。 三是经济效益稳中向好。前三季度,全市国资监管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4.61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市属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82亿元,区(市)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2.79亿元。 四是社会贡献持续增强。前三季度全市国有企业已交税费总额达到32.85亿元,同比增长26.5%,其中市属企业实现6.59亿元,区(市)企业实现26.26亿元;同时全市国有企业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个,充分彰显了国企责任担当。 记者:主责主业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市委重点工作推进会议提到,“核心主业就是看家本领,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对非主业、非优势业务要坚决剥离、加快清退,做到瘦身健体、轻装上阵”。可否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市这方面工作推进情况? 孙晋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凡是成功的企业,要攀登到事业顶峰,都要靠心无旁骛攻主业”。做强做精主责主业,加快推进非主业资产清理整合,对于实现国有经济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至关重要。具体来说,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开展低效无效资产专项行动。为优化调整国有资本结构布局,解决当前出资企业存在的资产运营低效、利用不足、闲置浪费等问题,市国资委制定了《低效无效资产处置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按照“突出主业、精准处置,依法合规、防止流失,应清必清、市场运作”的原则,严格界定低效无效资产范围,全面摸底梳理,压紧压实责任,坚持“应清必清”,实行清单式推进、销号式管理,整体工作正在有序有力推进。下步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实现企业户数、资产构成比例科学合理,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益,促进国有企业发展。 二是更加突出抓好主责主业。指导市属企业坚持市场化导向,全面建立市属一级企业和重要子企业主业确定和动态调整机制,每户国有企业的主业控制在2-3个,管理层级压缩至3级内。引导企业聚焦主责主业抓投资,确保国企90%以上新增投资投向主业领域。围绕主业抓项目,年成功申报政府专项债项目2个,利用专项资金2.2亿元。围绕主业抓升级,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泉兴集团推进水泥板块提档升级,加快熟料生产线产能置换;正对申丰水泥集团1#熟料生产线和沃丰水泥熟料生产线实施四代篦冷机技术改造升级,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三是全力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为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更好服务全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和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实施《关于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若干措施》,从“集中资源、做大国有企业资产规模,活化机制、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精准考核、提升国有企业发展质效,创新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成立工作专班,加快推进各项措施落实落地见效,更好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记者: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能否介绍一下我市国有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方面的亮点工作吗? 王世伟: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陈平书记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案中指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着力点应放在提升企业经营绩效上。市国资委党委目前下辖20个一级党组织,73个党委,个党支部,1.6万余名党员。面对如此规模的党建工作任务,市国资委坚持把加强国企党建、深化国企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一体谋划、互融共进、深度融合。 一是始终把党的建设贯穿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市国资委党委坚持把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和改革发展一体推动,锚定“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发展战略,发挥基层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稳舵奋楫破浪前行。枣矿集团、山能鲁化2家企业营收超百亿。枣发集团等国有企业主动融入全市“6+3”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布局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集中。 二是始终把党的领导嵌入公司治理结构各环节。市国资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等文件,全面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各市属企业积极探索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的方法和路径,围绕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推进企业党建工作与公司法人治理有机融合,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得到有效落实。市国资委党委下辖20家企业全部实现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肩挑”,完成党建入章,明确党委前置研究“三张清单”,重大事项由党委会前置研究,董事会按法定程序决策,提升了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枣庄中储粮、鲁南中联水泥、泉兴集团等企业重新修订了党委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和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完善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厘清了职责边界,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三是始终把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各领域。市国资委党委坚持把党建工作融入生产经营不偏离,抓考核强责任,严格落实“1+2+N”党建考核机制,把考核结果同企业负责人薪酬挂钩,加强“双培养”制度建设,开展“班组工作法”实现基层党组织全覆盖,深入推进“党员先锋岗”“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等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融入到生产经营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使之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优势。枣矿集团在“双入双创”党建模式引领下,持续丰富“融党建”品牌内涵,纵深推进“”党建工程,转型突破、赶超跨越,推动企业战略转产、战略转型、战略转移,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工作深度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创新之路。枣庄供电公司健全“党建+”工作评价激励机制,以鲜明的导向促进融合成效提升。滕州新源热电公司将27项生产经营KPI指标和党支部作用发挥情况纳入党建工作考评,实现考评上的相互联动和履职尽责上的融合。国银安防集团实施“一岗双责”、落实“一述双报”、开展“一考双评”、执行“一表双考”,一体推进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国资公司以党员干部专业化、常规化、标准化、高效化、科学化“五化”教育为抓手,建强建优党员干部队伍。枣庄银行深入开展双签约、双关爱、双培训、双提升的“四双工程”党建品牌创建,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成了该行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张环泽报道)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xinge.com/zxjs/11283.html
- 上一篇文章: 柔宇科技加码折叠屏手机与中兴达成合作,新
- 下一篇文章: 果然来了美国议员开始把手伸向荣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