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创新的五个要素
白癜风专家会诊 http://baidianfeng.39.net/a_qwzj/250401/w1vcz03.html 01如何有效创新? 《礼记·大学》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创新,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似乎已经没有必要讨论其重要性了。但,能持续创新成功的企业,却少之又少。引进IPD的一阵热风过后,华为公司集成开发管理的一套无双拳法没有学到,问题倒是落下了一堆。体质差一点的企业,不堪重负直接倒下了。如何进行有效创新,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APQC标杆企业分析研究表明,如果在以下五个方面做得好,企业保持持续创新成功的几率会大大提高。这五个创新成功要素包括:技术战略、创新氛围、创新流程、创新人才和资源保障。 五个要素合力,才能系统地提升公司的创新存活率。下面我们就每个要素作具体的阐述。 02技术战略 技术战略是创新的方向,方向选择的对错,决定了最终的成败。对以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行业、公司,尤其如此。以华为公司为例: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国内的主流通信模式有移动的GSM、联通的CDMA,华为公司内主流的观点认为应该在CDMA上做技术研究投入,但是任正非没有听取这些意见,选择了GSM技术路线。因为技术方向决策错误,导致后面的招标中,华为公司只中标了一些边缘省份的订单,捡爱立信等巨头不愿意去做的订单来做,损失惨重,苟延残喘。 到再后来一点时间,中国电信想借助PHS技术进入移动通信市场,但“小灵通”的PHS技术不入任正非的法眼,华为当时没有在PHS技术上做投入。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UT斯达康与中兴通信,凭借小灵通市场的迅猛发展,规模直逼华为,华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那是《华为的冬天》的背影。最终华为被迫捡起PHS技术,在小灵通市场上打了一场阻击战,勉强保住了小命。3G牌照发放商用后,华为才最终缓过这一口气来了。 到年的时候,华为无线CTO童文要求华为投资委员会提供5亿美元用于5G研究,理论依据选择的是土耳其科学家埃达尔·阿勒坎的极化码技术方案,得到了批准。若干年后,华为在5G领域一骑绝尘,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在通用技术领域领先于欧美国家企业。 选对了一个技术方向,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从华为的技术战略成败中,我们可以看到:技术战略的选择,会影响甚至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 任正非在总结的时候不无感慨地说道:“要保持对竞争对手的技术领先优势。快竞争对手半步是领先,快三步就是‘先烈’了。”要持续领先,还需要有一个创新焦点(聚焦),及基于市场驱动的创新策略。 03创新氛围 一个积极的组织环境、氛围,对企业的创新成功也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领导者必须坚定地支持创新,充分发挥领导力的作用。从上到下正确的领导,给予每个创新机会以支持,以行动而非仅仅是话语支持技术、产品的创新。 其次,营造创新的环境。除了领导层的支持,创新还有赖于企业的文化氛围。创新,尤其是从0到1的突破性创新,就难免会遭受失败,所以企业的文化氛围如果排斥失败,就没有人敢去尝试,真正的创新就无从谈起。任正非就曾强调“宽容失败”,目的是鼓励小伙伴们勇于创新。尝试失败了,不用背负历史包袱,起码证明这条路是错误的,这也是另外一种收获吧。 很多企业为什么在创新上会落后,缺少创新所必须的环境、文化和领导支持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在贫瘠的不毛之地上,怎么能奢望树苗能茁壮成长?更遑论结出丰硕的果实了。 04创新流程 好的创意、概念,如果没有好的创新流程支持其实现,最后胎死腹中的几率还是极大的。而好的创新流程,则会大大提高创新存活的几率,即使创意稍微逊色。一个著名的案例,就是郭士纳拯救蓝色巨人IBM。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曾经不可一世的蓝色巨人IBM,正经历空前的亏损,几近分崩离析。年,郭士纳成为IBM的董事长兼CEO,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造这头步履阑珊“大象”。他重新调整了IBM的战略方向,强调以客户为导向的文化,更为关键的是,改造了公司的运作流程。 改造后的流程就是至今仍名动江湖的IPD(IntegratedProductDevelopment,简称IPD)。凭借正确的战略调整与出色的流程运营,郭士纳快速地将已经一只脚踏进坟墓的IBM救醒,经过5年励精图治,年IBM销售额达亿美元,其股票市值增长了4倍,重返巅峰。郭士纳终于发出最强音:“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年,华为任正非拜师IBM,开始引进IPD。历时5年,到年,削足适履,终于穿上了IBM为其量身打造的美国鞋。而后,华为在通信技术领域一骑绝尘。十多年后,在5G时代,华为最终成为通信领域当之无愧的“王者”,引领技术变革。而作为支撑其创新成功的功臣IPD流程,也成为国内众多企业争相学习的必杀技。 好人,在不好的机制里会被迫变成坏人;坏人,在好的机制下会变成好人;对创意亦一样。创新流程,真正把设想变成现实。 05创新人才 人才,对于企业来说,再怎么强调其重要性都不为过。对于创新来说,这个重要性尤其突出。从0到1的突破性创新,关键技术的攻坚,并非人人都能做到的,需要众多具有开创性思维的技术尖兵参加“上甘岭”战斗,共同实现技术突破的目标。 对于这种开创性、天才式的人才,一方面要放开薪酬体系的约束及晋升体系的限制,破格录用、提拔。华为公司最近几年不断从各大高校搜罗“天才少年”,高薪聘请,就是一种对原有的招聘录用制度的突破,也是其真正重视这种创新型人才的一个姿态。 另一方面,就是人才招致麾下之后如何用好,则更为关键。一是对“天才”的尊重;而更重要的是配套的资源、机制要建立好,让其安心做“专家”,发挥其专有的特长。 再有,就是对这些特殊人才的宽容。这种宽容并不是放任,也不是不需要考核,而是宽容他们的创新失败,宽容他们一些缺点。任正非的“歪瓜裂枣”论,就是对人才尊重与宽容。人非完人,用其长藏其拙。 不得不承认,人与人之间还是有天赋差异的。那些能从0到1做出开拓性创新的人,真不是靠后天勤奋或在各个岗位折腾就能折腾出来的,公司的培训体系也培训不出来,“供养”或与外部机构、个人合作,都是不错的选项。 毕竟,目标是创新目标的达成,而至于合作的方式,是次要的考虑因素。 06资源保障 创新、突破,看着酷炫的名词背后是风险,是不断尝试失败与遭受损失。 很多企业,有了很好的创意,但缺少资源投入,尤其是高风险、长回报周期的项目,即使这些项目是企业未来前进的动力,也无法付诸行动。也有些企业,不顾手中的资源、能力,盲目投入技术与产品创新,最后因为资金链断裂而遗恨落败。 欲望是无限的,不可能都得到满足。创意也是无限的,资源却总是相对有限的,只能是有限的一部分创意能进入真正投资开发阶段。为了高效利用资源,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有效的资源投入组合管理是不错的选择。 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华为公司在创新实践中,摸索出产品组合的运作模式,平衡了风险与资源保障。与之相反的是苹果,一款手机打遍天下无敌手。组合平衡与孤注一掷,到底哪种模式更好?难以绝对的选项。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资源保障诉求,平衡好即可。 在IPD学习风潮中受伤的小伙伴,成功创新的五个抓手,你做好了几个呢? 创新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法宝,它决定企业能走多久、走多远。好比开车去远方,技术战略是方向盘,氛围是天气及周边环境,流程是路况,人才是车手,而资源是动力保障。 方向不对,南辕北辙,无法抵达彼岸;天气不好,漫天黄沙,能见度低,则必然是举步维艰;而马路坑坑洼洼还强行飙车,事故在所难免;车手技术不行,车毁人亡则时有发生;动力没有,靠走路推车,断断续续,终难持久,远行不过是痴人说梦。 任正非曾说:“创新是华为发展的不竭动力”。战略、氛围、流程、人才与资源保障,企业成功创新的五个要素,抛砖引玉,希望你能找到你要的那个创新密码,为你的企业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动力。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xinge.com/zxjs/12354.html
- 上一篇文章: 成也宣王败也宣王周王室最后的荣光造就中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