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76591812617012761&wfr=spider&for=pc

口述:胡赛雄华为原后备干部系主任

采访:潘姍姍

来源:正和岛

01、面对美国打压,华为有3大优势

华为经营的目的就是长期有效增长,只是增长多还是少的问题。

在华为多年,我还没看到华为哪一年的营收是下降的,即使是~年IT寒冬,华为也有百分之十几的增长。

虽然现在美国打压华为,但是实质产生的效果可能要很长时间以后才会有所显现。

海外受到打压之后,华为加强了国内市场的开拓力度,在国内铺开多业务发展态势,5G网络布局以后,寻找5G的应用场景,就可能给华为带来新一轮增长。

因此,前段时间华为披露了上半年年报,同比增长13.1%,我认为这是华为正常的增长。

从本质上来讲,我认为华为与美国之间的关系不是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而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关系。美国打压华为,只不过是华为在中国高端制造业中、在科技创新方面独占鳌头,太显眼了。

面对当下困难,我认为华为有3个优势:

1.组织系统优势

华为组织系统遍布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的企业还没有哪个企业的组织系统能这么发达,触角伸到了全球各地,全球化有利于华为抵御业绩风险。

华为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生存发展的机会,哪里有机会,华为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所谓西方不亮东方亮,全球这么大,即便少数几个国家要制肘,大的局势还是受控的。

2.资金优势

华为不缺钱,每年利润都不错,现金流比较充裕,有些企业做着做着不是现金流没了,就是资金链断了,但华为目前没有这些顾虑。

3.技术优势

华为在ICT领域专利数量世界排名第一,包括苹果公司、西方一些非常著名的大公司都在用华为的专利。

美国打压华为,特别是像五纳米芯片这种领域,以我对华为的了解,华为一定会快马加鞭,在技术领域快速弥补自己的短板,逆流而上,或者另辟蹊径,变道超车。

实际上,从年开始,华为就一直在做很多替代方案。华为有长期的技术积淀、快速的执行能力,应该会给中华民族在高端ICT技术领域争一口气,我对华为在这方面还是充满了信心和期待的。

02、影响不可避免!所有企业都应该做好3个准备

华为不仅服务于上游企业,同时也为下游企业发展提供了一定保障,如果华为的业务受到影响,上下游企业也势必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对于其他企业,目前应该保证做好三项准备:

1.聚焦主航道

企业发展过程中,容易面临两个诱惑,一个是规模诱惑,一个是利润诱惑。

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盲目的铺摊子、扩大规模,没有利润的订单也去抢、去赌,最后牺牲了公司未来的成长性。

华为手机曾经的产品序列也很多,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品牌不聚焦,服务成本过高,于是在年初,华为将十几款产品线进行了精减,只留下几款拳头产品。

当时也有人质疑,认为产品品类精减销售额会不会下降?但结果是当研发团队在聚焦产品上的投入得到保证,产品开发速度加快了;销售团队和客户服务团队得到了培训和赋能也更加精准;成本逐渐降低……

在世界大型的成功企业当中,大部分企业都是集中优势打造主航道的“专款”,比尔·盖茨聚焦软件行业、可口可乐公司将碳酸饮料做到极致等等,他们都是在自己的主航道上成为全球企业的领导者。

2.保持充裕的现金流

现在的情况下,不要做那些赌性偏大的投入,这个时候现金为王比较重要。

3.为未来投入,加强产业布局

在华为有这样一句话:“竞争力优先于财务增值”。

一般公司通常更愿意在那些可预见的项目上进行投入,但是华为每年都会在实验室等地方投入巨大。

实验室从事的都是基础研究,是典型的资源驱动部门,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给人的感觉就像下棋时的闲棋。

为什么要在不起眼的项目上投入巨资?

实验室这么多年默默无闻的贡献,不仅仅是研究5G等前瞻性技术,还会研究应对其他可能的可能性,就是为了让别人允许我们用,而不是断了我们的粮食,一旦断了我们的粮食,我们也要有备份系统。

比如年,华为遭受美国的强烈打压。如果事先没有应急预案,华为的结局或许和中兴通信是一样的。

备份系统可能做了几十年都不一定用得上,但还是得做。因为一旦公司出现战略上的漏洞,就不是几百亿美元的损失,而是几千亿美元的损失,今天积累的这么多财富,很可能就因为那一个点,让别人卡住,最后死掉。

这么多年来,华为一直坚持对未来的投入,每年将营收10%以上拿来投入研发。这一点很多企业都做不到,因为企业活不下去的时候就容易情不自禁地削减对未来的投入。

就像很多人,宁愿拿到今天的50块钱,也不愿意拿别人跟你承诺的块钱,先把今天的50块钱拿到手再说,这就是组织行为学里很经典的双曲贴现定理。

很多人都比较趋于短视,所以在未来投入方面很容易削弱,未来竞争力也随之越来越弱,终归有一天会走不下去。

另外,加强产业布局。华为在产业布局方面,一直坚持得比较好,短期、中期、长期的投入大概是5:3:2。

50%的投入是当前生存机会点的获取,30%是稍微短期一点的未来,比如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另外20%是基础研究方面加大投入。

产业短期要能做到锅里有饭,中期仓里有米,长期田里有稻。否则,没有系统性的布局,不管你今天做的有多强多好,未来竞争力肯定会慢下来。

03、“悬浮”在空中的企业,倒下是迟早的事

在华为多年,也辅导多家企业经营发展,我发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尤其容易犯几个错误。

第一,搞不清楚客户痛点

在对新员工培训期间,华为的培训老师曾讲了一个产品设计的案例,让新员工进行讨论:如果一个客户吃牛肉总是塞牙,客户需要一种质量上乘的高端牙签,我们该如何设计一款好的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结果是,所有回答涉及牙签的同学都答错了,最有效的答案是:研发一款不塞牙的牛肉!

这个案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产品研发只有击中客户痛点才是王道,搞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不是根本解决方法。

客户的痛点才是企业的商机,任何击不中痛点的差异化都如同隔靴搔痒,只有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击中痛点,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而我们很多企业在做产品或者解决方案时,没有搞清楚客户的痛点,盲目推送解决方案,即便你搞得东西很高大上,但不是客户想要的,也解决不了客户问题。

这是很多企业都会犯的毛病,一定要调整。

第二,盲目崇尚技术导向

华为早年也技术导向过,但后来走着走着发现技术导向有问题,因为技术再好,最终也要转换成满足客户需求的东西。

技术是实现客户需求的手段,把技术放第一,把客户需求放之后,就本末倒置了。这也是企业容易犯的错误。

第三,以客户为中心落实不到位

很多企业也学华为“以客户为中心”,但在具体业务实践中却落实不到位。

“以客户为中心”的检验标准是什么?就是当企业利益跟客户利益发生冲突时,这个企业到底是以自己利益为中心,还是以客户利益为中心。

为了保证“以客户为中心”,华为有一套非常简单的权利规则,就是哪个地方代表客户、代表机会,哪个地方可以获得最大授权。

我在《华为增长法》一书中提到:“面向机会的组织,可以获得最大限度授权”,在客户界面拉动后端各个环节,形成共同为客户服务的文化,也是任总说的“前线呼唤炮火,后方提供支援”。

我看到很多企业机关的管控思维比较强,机关的权力过大,就会导致客户界面的力不从心,这是很多企业都容易犯的错误。

第四,组织设计不合理

在组织设计上,很多企业都是先梳理总部组织,再梳理区域组织,由内而外的运作思维,这种思维是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很难做到对客户需求积极响应。

而华为的组织设计是先梳理客户界面的组织运作,然后由客户界面往后梳理组织。换言之,后端组织是为前端组织补位的,由外而内的运作思维,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任何时候,只要有客户需求,企业就死不了,脱离了客户需求,再炫的理念也没有用。发猪瘟的时候,照样有猪企赚得盆满钵满,这就说明还是要回归商业本质,满足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后疫情时代,企业应该坚信一点:不管是有疫情还是没疫情,不管是黑天鹅还是灰犀牛,如果一个企业悬浮在空中,倒下是迟早的事,紧紧地匍匐在消费者需求满足层面去寻找企业长期生存才是根本。

04、结语

任总经常说:“只有磨难才能锻造将军,只有上甘岭才能培养将军。”

华为有一幅图“芭蕾脚”,大家看到的都是优美的舞姿,但是看不到她脚上的伤痕累累。

华为的文化精髓就是“苦难、辉煌”,你不经历苦难的过程就成不了才,也收获不了你想要的一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xinge.com/zxls/10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