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末代皇帝元顺帝和明崇祯出奇相似,扳倒
从明朝仓促修成的《元史·顺帝本纪》里,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位典型的亡国之君形象:懦弱、懒惰、荒淫。洪武三年(年),元顺帝在颠沛流离中去世后,明太祖朱元璋认为他不战而逃是顺应天命,给了他一个谥号——顺帝,而元朝君臣给他追加的庙号——惠宗,却很少被人提及。 实际上,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在位的三十五年,也经历过从成长、振作到消沉乃至堕落的大起大落的过程。为了挽回王朝的没落、国势的衰退,他也曾未雨绸缪过。只不过,元朝政治体制长期以来形成的痼疾,到此时已变得越来越严重,在社会各种矛盾空前激化的背景下,国家机器的运转已越来越失灵,显得脆弱不堪。 至正十一年(年),一次规模不大的民变最终演变成席卷全国的红巾军大起义,彻底葬送了这个王朝百余年的统治。 元顺帝玩大象 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年—年),他的童年时代可称得上是历经坎坷、多灾多难(见上一篇《元朝皇位继承有多血腥,吓得文宗及皇后两次三番否决自己儿子继位》)。年即位,年仅13岁当上皇帝之后做了很多年的傀儡。 妥懽帖睦尔在位的前八年,可以说是文宗时权臣势道政治的延续,这一时期又可分为元统(—年)与至元(—年)两个时期。前一时期为燕铁木儿家族与伯颜联合执政时期,后一时期为伯颜独自当权时期。此时的妥懽帖睦尔深居宫中,基本上处于渊默无为的状态。 伯颜当政时期,同以前的燕铁木儿相比,权势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自元统元年起,伯颜任太师、中书右丞相,封秦王。至元元年清除燕铁木儿家族势力后,伯颜开始独任中书右丞相,至元五年(年)又加号大丞相,除独掌中书外,伯颜还兼任其他各类职务,官衔累计达二百四十六字,在元朝是绝无仅有的。 当时在朝官员,多为伯颜党羽,每次散朝,文武百官簇拥其退下,整个朝廷为之一空,以致“天下之人唯知有伯颜而已”。有一次伯颜过生日,满朝文武前往拜寿,因人数众多,还曾发生过踩踏事故。 伯颜(—),蔑儿乞氏,元朝权臣 伯颜专权跋扈的例子,由郯王彻彻秃一案也可见一斑。本来,伯颜出身的蒙古蔑儿乞惕部,世代为蒙古大汗蒙哥及其后裔的奴婢。按惯例,他应当称蒙哥曾孙郯王彻彻秃为使长。但随着权势日益煊赫,伯颜越来越目空一切,乃至放出豪言:“我为太师,位极人臣,岂容有使长耶!”结果,不等皇帝同意,伯颜即将郯王推到光熙门外处死。其他被杀或遭贬的蒙古宗王也不在少数,这在元朝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伯颜当政时对汉人、南人的歧视政策,令人发指,严重激化了元朝的民族矛盾。伯颜当政后不久,即在至元元年采纳平章政事彻里帖木儿的提议,停废科举。伯颜还为此上奏说:“陛下有太子,休教读汉儿人书,汉儿人读书好生欺负人。往时我行有把马者,久不见,问之,曰:应科举未回。我不想科举都是这等人得了。” 科举取士,自唐以来已成为中国王朝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元朝自仁宗延祐初实行科举以来,到元统元年已举行了七科,共取进士五百三十九人。由科举步入仕途者虽在当时的官僚集团中所占比重不大,但科举制度的实施毕竟为士人敞开了仕途大门,成为笼络士人尤其是汉族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手段。伯颜此举,显然是为了打压汉人、南人。 元王冕(年—年)《墨梅图》 至元三年(年)四月,伯颜又下令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六部、宣慰司、廉访司及各路幕官之长,并用蒙古、色目人,汉人、南人不得学习蒙古、色目文字,进一步从制度上杜绝汉人、南人为官。 此外,伯颜还以出现多起汉人、南人造反事件为由,重申汉人、南人不得手持兵器的法令,汉人、南人有马匹者也都被官府征缴。据有的记载,当时禁令之严,甚至连农民平时耕作使用的铁叉等农具也被视作兵器而遭禁,以致农民不得不改用木制农具劳动。伯颜对汉族人的仇视甚至到了病态的程度,据记载,他曾奏请杀光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这一荒谬建议当然没被采纳。 伯颜的跋扈专权,引起了妥懽帖睦尔的极大恐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感到自己的势单力薄与无奈。此时,伯颜集团内部出现的分裂,为妥懽帖睦尔亲自掌握朝政提供了绝佳良机。出来为他改变这一局面的,正是伯颜的亲侄、时任御史大夫的脱脱。 脱脱(年—年),字大用,哈萨克蔑儿乞部人。亦作托克托,亦作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其祖上跟随蒙古军从哈萨克草原来到中原。 脱脱虽为伯颜之侄,自幼养于伯父家中,且在其支持下飞黄腾达,但在名儒吴直方的教导下,他接受了许多儒学文化,对伯颜的专横跋扈非常不满。在受伯父派遣入宫宿卫监视妥懽帖睦尔后,脱脱开始有意与妥懽帖睦尔身边仅有的两个亲信世杰班、阿鲁接触,并最终取得妥懽帖睦尔的信任。 至元六年(年)二月,乘伯颜率队到柳林围猎之际,在妥懽帖睦尔授意下,脱脱等人发动政变,一举成功夺权。伯颜被流放广东,于中途死去。文宗皇后卜答失里、其子燕帖古思也相继遭贬而死。伯颜的倒台,标志着文宗以来十余年武臣专权政治的结束,从此妥懽帖睦尔正式开始亲政。 至正更化——恢复科举,编纂法典。妥懽帖睦尔亲政时刚过二十岁,年富力强,颇有励精图治之意。他在次年(年)正月正式改年号为“至正”,宣布要“与天下更始”,拨乱反正,结束以前的黑暗时代。在妥懽帖睦尔的支持下,脱脱正式出任中书右丞相,着手整顿伯颜专权时的一系列弊政,史称“更化”。 至元六年十二月,元朝宣布恢复科举考试。此后,到至正二十六年(年),元朝又陆续举行了九次科举考试,录取进士六百人。这对缓和伯颜专政时加剧的民族矛盾,有一定推动作用。在此期间,元朝还大兴国子监,招收蒙古、色目、汉人三监生员达三千多人。 文宗时,曾于天历二年(年)建奎章阁,于阁内收藏书画,聚集文人精英,常备顾问,一时传为美谈。伯颜专权期间,奎章阁无人过问,呈现出一片衰败景象。至正元年(年)六月,顺帝将奎章阁改为宣文阁,开设经筵,遴选名儒欧阳玄、李好文、黄溍、许有壬等为皇帝授业。 元黄公望(—年),《富春山居图》长卷 妥懽帖睦尔时常在宣文阁用心读书,留心圣贤之学,与儒臣讲究历代治乱兴衰,“欣欣然有向慕之志”。其时,又恢复太庙四时祭。太庙四时祭始于英宗,以后历朝遵行。伯颜专权期间,因平章政事彻里帖木儿的建议而改为一祭。脱脱当政后,太庙四时祭很快得以恢复。 元朝建立后,因正统问题没有解决,迟迟没有修前朝史。脱脱主政后,力主辽、宋、金三朝各为正统,分修三史,并受命出任总裁官。至正三年(年)四月,三史编纂工作正式启动,参加编纂者既有汉族文士,也不乏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到至正五年(年),三史全部完成。其中的后妃、功臣列传,也在至正八年(年)由翰林国史院负责主持纂修。 上述更化措施,因主要是在中书右丞相脱脱当政时开始的,有的学者称之为“脱脱更化”。不过,更化应该说首先是得到了顺帝妥懽帖睦尔的支持,而且脱脱虽开更化之端,但在至正四年(年)即罢相,其后阿鲁图、别儿怯不花、朵儿只任相五年期间,许多更化后续政策仍得以继续进行,这说明顺帝妥懽帖睦尔才是更化自始至终的实施者。 至正更化虽然带来了一些“中兴”气象,但更多地体现为粉饰文治、调整蒙汉统治关系,很少触及当时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如财政危机、土地兼并等,当然也无法从根本上挽救元朝统治积重难返的颓势,再加上当时天灾频仍,民变四起,元朝统治逐渐陷入危机之中。 元代礼佛唐卡 脱脱复出——发行“至正交钞”,恢复黄河故道。至正九年(年),在妥懽帖睦尔的支持下,赋闲五年多的脱脱复出,又开始对朝廷弊政进行改革。此次脱脱的改革,主要有变更钞法与治理黄河。 元朝建立后,一直实行纸钞。元世祖忽必烈统治后期,纸钞发行量开始激增,以后历朝均大量印钞,再加上伪钞盛行,钞法日益败坏。至正十(年),在脱脱主持下,元朝开始变更钞法,一是印行“至正交钞”,实际上就是在以前的中统钞上,加盖“至正交钞”字样。以前中统钞与至元钞比价是5∶1,而在加盖“至正交钞”字样后,二者比价却变成2∶1。二是发行“至正通宝”钱,一贯至正交钞折合铜钱一千文。次年,新钞与铜钱发行后,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且很快造成通货膨胀加剧,物价飞涨,民间甚至开始出现以物易物的现象。 黄河在中国历史上曾多次改道。至正年间,黄河多次决口泛滥,不仅造成百姓流离失所,流民激增,社会动荡加剧,而且也因浸漫运河、盐场,对元朝的经济命脉构成严重威胁。脱脱复出后,采纳贾鲁恢复黄河故道的建议,于至正十一年(年)四月征调大批民工、军兵,开始治理黄河。到十一月完工,黄河终于成功恢复故道。 元朝末年形势图 脱脱当政期间虽建树颇多,但其性格偏狭,无法处理好与同僚的关系,至正九年(年)第二次任相后,脱脱对以前迫害过他的政敌睚眦必报,对患难时曾施以援手的哈麻、雪雪兄弟,则信任有加。殊不知,哈麻、雪雪兄弟是政治上的投机分子,他们帮助脱脱,仅仅是为了自己的飞黄腾达,而当脱脱无法满足二人的愿望时,他们很快就将矛头转而对准了脱脱。 至正十四年(年)十二月,正当脱脱踌躇满志地统率大军出征高邮时,一个针对他的阴谋在宫中发生了。在哈麻、雪雪兄弟的谗言下,一纸诏书传到了脱脱军营,脱脱被以劳师靡财的罪名剥夺了一切职务,随后又一贬再贬,于第二年被哈麻假传圣旨赐死。 元顺帝统治时期,可谓是元朝内讧发生最多的时期,这种内讧既发生在朝堂之上,也发生在朝堂之外。中枢之争、宗藩之争、父子皇位之争、军阀之争交织在一起,无一不在腐蚀元朝的统治根基,并最终断送了元朝的百年基业。 奇皇后——元朝最后的皇帝元顺帝后(年—年) 脱脱死后,哈麻、雪雪兄弟成为当权者,可好景不长,二人很快就因参与太子内禅阴谋被杀。太子爱猷识理答腊是妥懽帖睦尔庶长子,母亲奇氏本是高丽贡女,曾专门侍奉妥懽帖睦尔饮茶。后因聪慧机敏,日渐受宠,生下皇子爱猷识理答腊后,被赐姓肃良合氏,升为第二皇后。 至正中期以后,妥懽帖睦尔逐渐怠于政事,在哈麻、雪雪等人的鼓动下,开始热衷藏传佛教的秘密修炼。相反,年富力强的太子却野心勃勃,积极谋求参与朝政。善于投机的哈麻、雪雪兄弟成为太子的支持者,开始积极策划逼迫妥懽帖睦尔退位。 至正十六年(年),太子阴谋败露,妥懽帖睦尔连连惊呼:“朕头发没有白,牙齿没有掉,怎么就说我老了呢!”不过,他虽然处死了哈麻与雪雪,可对自己的儿子却一直隐忍不发,这使太子的觊觎之心更加膨胀。 哈麻倒台后,搠思监与太平分任中书右、左丞相,搠思监虽与太子关系亲密,可太平却严守中立,太子与奇皇后多次向他暗示,但太平始终不为所动,结果被逼身亡。此后没几年,代表太子的搠思监、朴不花一方,与代表皇帝的老的沙、秃坚帖木儿一方,又展开激烈政争,双方分别勾结军阀扩廓帖木儿、孛罗帖木儿为外援,大打出手。 扩廓帖木儿(?—)是元末最能征善战的将领,就连明太祖朱元璋也对他十分敬佩。明人记载认为他本为汉人,名王保保,后过继给舅父察罕帖木儿为子。近年出土的扩廓帖木儿生父赛因赤答忽墓志,使我们得以纠正长期以来的错误认识,那就是,扩廓帖木儿出身蒙古,而非汉人。 红巾军起义,元朝灭亡。元末红巾军起义时有两首流行的民谣:“丞相造假钞,舍人做强盗。贾鲁要开河,搅得天下闹。”“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看来,当时的人都把脱脱开河与变钞当作元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其实,元朝统治到至正中期以后,各种社会矛盾已激化到极点,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 至元十一年五月,民间秘密组织——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首义。 全国各地义军揭竿而起,很快发展成燎原之势。元朝统治集团起初还能征调各地兵力,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可到至元十四年底,随着脱脱于军前罢相,百万大军溃散,元朝逐渐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 元末大乱后,由地方武装势力发展起来的元宗室军阀逐渐成为各战场主角,其中最有名的有两对父子,即答失八都鲁与孛罗帖木儿、察罕帖木儿与扩廓帖木儿。前者出身蒙古将门贵种,世代在四川行省担任高官,后者则是早已定居河南沈丘的探马赤军户,没有太显赫的身世。两对父子在镇压农民军的过程中,都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成为支撑元朝统治的重要军事力量。 不过,至少从至正二十年(年)起,两支武装力量之间就冲突不断,朝廷虽多次进行调解,但都无济于事。至正二十四年(年),因卷入朝廷政争,孛罗帖木儿举兵进京,赶走太子,控制朝廷,次年在宫廷政变中被杀。扩廓帖木儿虽去掉了一个竞争对手,可却因拒绝逼宫得罪太子而被免职,再加上他恃才傲物,各路军阀李思齐、张良弼乃至手下的关保、貉高等人纷纷与他对抗,一时众叛亲离,也陷入窘境。 正当军阀们在北方征战不已的时候,南方的朱元璋集团,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统一各地的事业。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年)夏,徐达、常遇春率领的北伐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已悄然打到元朝的家门口。 此时,妥懽帖睦尔方如梦初醒,匆忙下令恢复扩廓帖木儿的本兼各职,并命还在混战中的扩廓帖木儿、也速、秃鲁、李思齐等人,分头抵御明军。不过,为时已晚。诏书发布才一个星期,明军就已抵达大都郊外的通州,此时的元军或因路途遥远,或因明军阻截,根本无法回防京师。闰七月二十六日,元军与明军发生短暂交锋,一触即溃,妥懽帖睦尔于是决意北逃上都,两年后在应昌病死。 八月初二,明军由齐化门填壕破门而入,淮王帖木儿不花等留守官员大都遇难。至此,元朝在全国的统治正式宣告结束。此后的元朝残余势力虽然又与明朝对峙了若干年,但终因大势已去,最后土崩瓦解。 卜宪群总撰稿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撰稿 华夏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xinge.com/zxls/1121.html
- 上一篇文章: 实用贴常见小标识,孩子1分钟就能学会
- 下一篇文章: 10月17日物联网新闻早知道qu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