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张俊,他有好几个身份,功过分明,毁誉参半。

〖南宋中兴四大将之一〗

与韩世忠、岳飞、刘世光齐名。

张俊,今陕西凤翔人,字伯英。从小贫寒,但自幼喜欢舞刀弄枪,十六岁那年以参军成为了弓手,然后随军南征北战,又抵御南下的金兵,战功不断累积,被南宋朝廷授与武功大夫,与韩世忠、岳飞、刘世光三人一起被称为中兴四将,生前被封为清河郡王,死后又被追封为循王。

〖杭州清河坊主人〗

清河坊,自古是杭州繁华地段。河坊街新宫桥以东,是南宋时期宋高宗寝宫-德寿宫遗址。南宋时被封为清河郡王的张俊住宅就在当时称之为御街的太平巷,故这一带被命名为清河坊。

〖岳飞曾经的上级〗

建炎三年,宋高宗册封张俊为浙西路、江东路制置使,全权负责收复被金军占领的建康。最终张俊命岳飞所部收复了建康。其后数年岳飞在张俊手下屡立战功,被张俊称所器重,多次向朝廷上奏为岳飞邀功。

〖南宋首次大捷:明州之役的总指挥〗

建炎三年(年)底,在著名的明州(今浙江宁波)之战中,张俊率部殊死抗击,毙敌数千人。金人锐气被大挫,加之孤军深入,于是北撤,又被韩世忠围于黄天荡(今江苏南京东北)。

同年十月,金军完颜宗弼部南犯,宋高宗离杭州逃向越州(今浙江绍兴);十一月,宋高宗逃向明州,张俊任浙东制置使扈从。完颜宗弼占领杭州后,派斜卯阿里、乌延蒲卢浑率金军四千追击,当年除夕追至明州城下,金军自高桥镇攻西门,张俊部将刘宝,以及杨沂中(即杨存中)、田师中所部等抗击金军,知州刘洪道亦率州兵助战,金军战败,死伤以千计。

建炎四年(年)正月初二,金军又攻明州,张俊与知州“刘洪道坐城楼上,遣兵掩击,杀伤大当,敌奔北坠田间或坠水,俊急令收兵,夜,敌拔寨去,屯余姚”,完颜宗弼派援军赶赴余姚再攻明州,张俊抗击于高桥,推托以高宗令其扈从,逃往台州(今浙江临海),刘洪道等也退出明州,明州遂为金军占领。南宋则将明州的“小捷”,列为“十三处战功”之首,因“自金兵入中原,将帅皆望风奔溃,未尝有敢抗之者”,“中兴战功自明州一捷始”,“至此而(宋)军势稍张矣”。

高桥大捷基本过程:

建炎三年(赵构登基的第三年),完颜兀术(即金兀术)统率金兵南下,跨过长江,已占领了建康(南京),马上要破临安(杭州),再打下一个越州(绍兴),就轮到明州了。

年1月初,宰相吕颐浩提出“且战且避”的作战方针。皇室百官人太多,队伍长,在陆地上不安全。一旦被金国的骑兵追上,不堪设想。不如把朝廷搬到海上,等金人走了,我们再登陆。而最合适出海地点便是——明州!

(按:当时,舟山也隶属于明州!)

理由如下:

1、明州造船厂能建大海船。数量多,供得上朝廷使用。

2、明州水路方便。从海上往南,可以躲到温州福建。往西返回,走杭甬河道,可直达临安。

3、明州富庶。本地物资丰富,补给条件又好。

于是,宋高宗一路南逃到明州(宁波)。

1月25日的早上,明州大雨滂沱,寒风凛冽。停靠在三江口上“南宋流亡政府的船队”沿甬江,在风雨中坚决地朝着镇海方向出海。

《宋会要辑稿》载:“去者有风涛之患,留者有兵火之虞,相别殿门外,皆面无人色。”

4天后,船队抵达昌国县(舟山定海)。在宋高宗逃到定海(宁波镇海)的那一天,完颜兀术正好占领临安。他以为宋高宗还在明州城里,只要抓住皇帝,大金便能问鼎天下。

他命令手下两员勇将——万夫长斜卯阿里和乌延蒲卢浑率精兵人火速赶赴明州追击宋高宗,并在明州城西的广德湖岸扎寨。

高宗走之前,留下了诏书让州官转交给张俊:“惟卿忠勇,事朕累年,朕非卿则倡义谁先,卿非朕则前功俱废。卿宜戮力,共捍贼兵,一战成功,当封王爵。”

张俊临危受命,

在皇帝船队离开后的第6天,

金军骑兵到达明州的前8天,

宋军总指挥张俊,布置起详密的战前准备。

坚壁清野!环城三十里的草木、房舍全都烧毁,使敌军攻不下据点,抢不到物资。

构筑战阵!在城西高桥一带金军的必经之地构筑土垒,装上威力强大的兵器万牛弩。

招募乡勇!撰文申明抗金大义,招募明州乡兵参战,得到人民大众的踊跃响应。

刺探敌情!张俊派了一个叫任存的士兵,孤身潜入敌营,侦察得敌军的参战人数。

兵力对比:

金军总指挥:完颜兀术。前锋万夫长斜卯阿里、万夫长乌延蒲卢浑;

作战总兵力:开始是骑兵,后又增援数千骑兵。

宋军总指挥:张俊。副统杨沂中、田师中,知州刘洪道;

作战总兵力:中央军步、骑兵1.2万人,地方乡勇数千人。

士兵数量上,宋军实则高于金军。

那年的除夕,金军追至明州城下。建炎三年的除夕(年2月9日),金兵向明州发起正面进攻。张俊命统制刘宝率人迎战,主战场位于高桥。

初战不利!刘宝的人马与金军稍一接触,便溃败下来,正将党用和副将丘横死于乱军之中,余兵纷逃窜回城。张俊在恼火之余,立刻命统制杨沂中、田师中与统领赵密再次猛攻。中军统制率先突破敌军大阵;杨沂中带领人,由望京门驾船,登高桥南岸陆战;知州刘洪道率州兵射金军的侧翼;你打我一兵,我杀你一卒,双方打得不可开交。在三支宋军部队的夹攻之下,金军被杀得四散奔逃,战损千人。

《宋史·张俊传》:“癸卯除夕,金兵至城下,俊使统制刘宝与战,兵少却,其将党用、丘横死之,于是统制杨沂中、田师中、统领赵密皆殊死战。……守臣刘洪道率州兵射其旁,大破之,杀数千人。”

西乡滑子发神威!

高桥一带盛产编织草鞋、草席的蔺草,机智的百姓一眼就看出骑兵的软肋。民众主动提供再加上军士的有心搜集,几千条草席被一层一层铺在要道上。

不可一世的北方骑兵,从没遇过江南特有的滑溜溜的草席,被杀散的骑兵一踏上去,就人仰马翻,不得不败退广德湖。高桥大捷!自此后,“草席”就被宁波人称为“滑子”。

〖陷害岳飞的罪人〗

谁能想到,作为岳飞的老上级张俊,竟然是陷害岳飞下风波狱的罪人!

张俊虽是武将,却是主和派的人,也是杀害岳飞的帮凶之一,甚至有人认为张俊才是杀害岳飞的主谋。张俊为人很会谄媚,深受宋高宗喜爱。晚年被朝廷封为清河郡王,死后,宋高宗专门为其送葬,终年六十九岁。

推究原因,张俊虽是岳飞的伯乐。但后来居上,心生妒忌。

绍兴三年,岳飞第一次北伐,成功攻占襄汉,宋庭将岳飞连升几级册封为从二品清远军节度使。其地位已经与老上司张俊一样,又深受民间百姓爱戴,张俊由此对岳飞生出嫉妒情绪。所以当秦桧以莫须有构罪岳飞时,一拍即合。竟成了跪于岳墓的佞臣之一!

当然,功罪应该分开,是一说一。

但张俊前后的反差之大,也是令人兴叹的!

所以,我写了两首诗寄慨!

(一)高桥大捷

明州一战便成名,派出任存探敌营。

席子从今称滑子,宋兵难得胜金兵。

水乡处处军民袭,蔺草溜溜铁骑倾。

广德湖边初捷后,为黄天荡夺先声。

.11.10.22:05

[注]高桥大捷,为南宋第一次象样的胜仗。

鼓舞士气。加上此后韩世忠夫妇的黄天荡大捷,证明了金兵铁骑在江南水乡优势顿失,从此北遁。为南宋的偏安赢得了稳定的局面。

(二)陷害岳飞

也曾合力抗南侵,拜将封王世所钦。

善始无终媚权相,莫须有罪卖良心。

可知含屈心中苦?未学骑驴湖上吟!

悔否划归奸佞列,跪身岳墓到如今。

.11.10.23:01

舒崇写于明州

-11-10.23:53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xinge.com/zxls/12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