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满一年,青岛四大功能区功能更强大
■青岛蓝谷对接上海专题推介交流会。 青岛高新区人员数量精简56%;青岛蓝谷今年1-8月新签约项目数量增长%;青岛金家岭金融区改革后新引进项目个;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已引进过亿元重点轨道交通配套项目16个……截至目前,青岛试点功能区改革已满一年,数据的攀升显示出这些试点创新实践“管委会+公司”模式,坚持市场化、系统性改革的最新成效,各试点功能区的主导产业加速集群化发展,使功能区改革彰显“青岛特色”。 一年来,试点功能区持续创新机制体制,实现“瘦身强体”。青岛高新区深化“大部制”改革,将原有的22个机构精简为经济发展部等“八部一委”,建立“管委会—工作部门—工作人员”三级扁平化管理架构,人员数量精简56%,98%以上为本科学历。青岛金家岭金融区梳理整合业务职能,仅保留1个综合部门,业务部门占比达到80%,以“三化一型”为标准,配齐配强干部队伍,从事业务工作的人员占比超过75%。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打破行政、事业、企业人员的身份界限,硕士博士以上学历学位人员增加%,实现了干部队伍的结构重塑、素质再造。 启动改革以来,各试点功能区围绕市场化专业化改革方向,聚集主导产业集群式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改革后的青岛高新区迅速调整主导产业格局,主攻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3+1”主导产业集群;截至目前,“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已累计引进相关项目多个,医疗医药产业链已累计引进余个项目与余家市场主体,总投资超过亿元。青岛蓝谷明确了以海洋技术装备、生物医药、信息产业为主导的“3+3”产业体系,组建6支专业招商队伍。今年1-8月份,新签约项目个,总投资.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50%。金家岭金融区新一届管委成立以来,确立了建设面向国际的财富管理中心等“四个中心”发展目标,新引进项目个,内资到位亿人民币、外资到位1.28亿美元,聚量、鼎晖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签约落地。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重点梳理出了家市外优质配套企业,目前已引进总投资53亿元的中兴通高速列车新材料项目、总投资35亿元的轨道交通关键装备产业园项目等过亿元重点轨道交通配套项目16个,进一步实现了补链延链强链。 试点功能区以开放、创新的思维搭平台、链资源,形成发展“引擎”的强大合力。青岛高新区依托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欧盟创新中心等国际化服务机构,以及腾讯、华为、中关村等重量级双创载体,搭建“双招双引”平台;其中,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试运营5个月就签约优质项目24个,储备项目30余个。青岛蓝谷从促进招引项目为主向招引平台为主转型,成立青岛海洋科技创新创业联盟,链接近家国内外顶级大学、重量级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行业组织,助力蓝谷上半年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1%。金家岭金融区签约深圳私募基金协会等11个招商平台,通过南开校友会对接中金资本、稳正资产项目,组建“”架构的“金融+”联盟,建立了政企合作、行业协同发展新平台。 一年来,试点功能区按下优化政务服务的“快进键”,努力打造让企业家感到舒服的营商环境。青岛高新区在改革后创新网格化企业服务体系,打造了一支专业化网格员队伍,将1余家重点企业和载体全部纳入网格,选派83人下沉一线打通对企服务的“神经末梢”,实行“一企一档”管理模式,企业具体问题1个工作日回应,5个工作日办结。青岛蓝谷通过网上办理、容缺受理、帮办代办等“不见面”服务模式优化审批流程,青岛蓝谷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已选取90项适合蓝谷的“一次办好”事项组织编制服务指南,绘制“一次办好”流程图,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可办率达37.8%。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选择了50家企业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聘任了8位重点企业的负责人为特约监督员,让企业直接向工委、管委反映营商环境中发现的问题,有关部门及时整改,促进示范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记者霍璟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xinge.com/zxcx/11959.html
- 上一篇文章: 放弃幻想美国商务部新掌门人继续制裁华为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