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中国移动迎来成立20周年纪念的日子,每个移动人都收到了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杰发来的“奋斗二十载,整装再出发”的公开信和专属纪念章。此时此刻,让思绪”穿越”回本世纪初的十年,那是山西移动从初创到成熟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黄金十年。站在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两大技术相结合这一波时代大潮的风口上,有幸作为山西移动这一段大发展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和山西移动共同成长,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记忆。

厚积薄发,世纪之交迎来人生最重要转折

20世纪末,国家通信行业经历了邮电分营、寻呼剥离、移动分离、联通成立等改革重组的重大事件。年7月,山西移动从原山西电信分离独立运营,成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公司。

移动公司初创,百废待兴。分营时全省划转接收的资产主要是移动通信相关设备,办公、营业场地严重短缺,最困难的还是作为通信网络基础的通信管道、光缆线路、传输设备,在分营时均留在了电信公司,山西移动采用电路租用的方式连接移动通信网。这对于急需网络扩容的移动公司,形成了严重的制约。

年10月,我从山西移动阳泉分公司计划建设财务部主任的岗位,调任省公司发展计划部副经理。这次升职调动,构成我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转折点。调动的原因,当然是组织安排。不过,现在回头审视这次调动,个人还有如下解读:首先是工作需要。山西移动初创,网络建设大发展,急需要熟悉通信建设项目管理特别是有线传输专业方面的人才,而根据分营方案,划转到移动的技术管理人员大多是移动通信专业,有线通信相关专业人才非常短缺;其次是个人条件。本人初始所学专业是通信线路,分营前在原阳泉市邮电局长期从事通信建设管理工作,从通信线路的建设管理起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组织和主导了当时几乎所有新技术的引进、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包括无线寻呼、移动通信、市话交换、市话线路、光缆传输、电源改造等,满足省公司急需的人才条件;三是组织慧眼识才。省公司的总经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曾在阳泉市邮电局任局长,当时我管理的多项重大项目就是这位领导在任期间实施的,省公司两位副总经理分别从省局无线通信局及基建处转任,发展计划部的经理分营前在省局基建处分管无线、市话等建设项目,作为上下级我与这些领导均有较多的工作交集。参加工作近20年,世纪之交的山西移动给了我一个奋斗和成长的空间和舞台,当然伴随的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从零起步,打造山西移动第一张传送网

省公司发展计划部是负责全省网络发展规划、投资计划、建设项目管理的职能部门。初到省公司发展计划部,经理给我分配的第一项任务是立即着手建设全省干线传送网和城域传送网。负责传送网建设项目管理的只有我和另外一名从省局划转来的老同志,他做过心脏大手术,不能劳累。当时山西移动正在实施被称为5.1、5.2的大规模移动通信覆盖工程,无传输不成网,如何解决传输问题成为最大的不确定因素。集团公司提出了“租、购、建相结合”的解决思路,但在具体实施中租是基本行不通的。且不说分营时确定的租金标准太高,如果按照3-5年的发展需求,整个租金会达到公司无法承担的地步;退一步讲就算公司能承受,电信公司也没有可能专门为满足移动公司的需求而建设一张庞大的传送网。租不行,那就主要靠购和建。根据当时的条件,如果能购买其它运营商线路上的光纤组建传送网,一是组网速度快,二是成本相对低。这时,公司主要领导提供一条信息:刚成立不久的省广电网络愿意出让部分省干线路上的光纤。得到消息后,正在忻州顿村参加公司工作会的我立即向会务组请假,和同事一起联系省广电人员对线路沿线进行现场勘察,我们沿着线路走向由北到南、从东到西跑遍了全省各地市,了解线路路由、确定引接位置、引接方案。经过双方协商,移动和广电成功签订路由光纤购置协议,为省干传送网建设节省了宝贵的时间。与此同时,我们通过关系多方与北京铁路局联系,取得了南同蒲铁路沿线埋设硅芯管自建干线光缆的路由使用权。通过以上努力,省干光缆线路网初具雏形。在城域传送网的建设上,根据各地的条件,我制定了城域传送网建设指导意见,明确管道、杆路先租后建,包括租用电力杆路,光缆线路原则上自建的原则。鉴于各分公司都是第一次制定传输网方案,大多数主管对如何成环、保护,如何配置SDH设备等并不熟悉,为了优化城域传送网方案,我组织省公司网络部等部门的专业主管和设计单位人员逐个对各地市组网方案进行评审,帮助地市优化组网方案。

在光缆线路建设的同时,我组织专家组对当时国内外主要供应商传输设备进行选型和采购谈判。省公司分管副总亲自带队考察,从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设备稳定性、维保便利性等方面综合评估,组织多场技术交流会反复比较,最终确定了省干传送网采用烽火,城域传送网采用烽火、华为、中兴的组网方案。这一方案奠定了山西移动传送网的基本格局,在后期的SDH设备扩容中均沿用该方案布局,在向OTN/PTN升级时进行了合理优化和调整。万事开头难,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年年中开通了省干传送网,年年底陆续开通城域传送网,山西移动第一次拥有了一张覆盖全省的传输网络,为初创期公司大发展献上了一份厚礼。

在主抓传送网项目的同时,在发展计划部期间我还先后分管技术创新、网络规划,负责CMNET和IP承载网、有线接入网、新业务网、业务支撑网、网络管理网、企业信息化等项目管理工作。这些项目大多数都是首次建设、从零起步,而项目管理从来就不是单纯的技术工作,要综合考虑项目的投入产出,每个项目投资大的上亿、小的百万,方案制定的合理与否成为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公司领导高瞻远瞩,对重大项目的定位、目标给出清晰的指示,前后两任部门主要领导都对我非常信任,给了我充分发挥的空间。当时的发展计划部,集聚了公司技术、项目管理领域最优秀的人才队伍,各自按所负责的专业分工协作,整个团队形成了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文化氛围。面对新的专业领域的挑战,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如履薄冰的心态,将每个项目都当做是一次新的考验。在BOSS/CRM、OA/MIS系统等IT项目的实施中,面对需求的不确定性、系统集成方案和软件开发评估的复杂性以及IT设备需要国际招标采购等困难,我和专业主管人员对内需要与需求部门、建设部门反复沟通,对外需要与集成开发商、设备供应商随时协调,整体方案和实施计划还要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取得支持。我在学中干、干中学,增长了新的知识,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随着一个个项目的成功建成,山西移动网络发展上的空白被一个个填补,在辛勤付出的同时,给我和我带领的团队带来更多的还是满满的成就感。

(图片说明:年作者在发展计划部工作照)

身兼两职,在“管事”和“管人”之间切换

年5月,公司决定由我兼任刚成立不久的规划设计所(后更名为规划设计中心)总经理一职。规划设计所的主要职责是承上启下:承接公司发展计划部的网络规划、项目可研、专项软课题编制任务,归口管理建设项目的设计工作。所里首任领导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规划设计所和发展计划部毕竟是两个部门,分属两地办公。我认真分析了新工作的性质和定位,意识到要想在做好发展计划部工作的同时做好这份工作,必须转换工作方法,从计划部的主要“管事”转换为“管人”,即发动团队成员大家一起干,变“独乐乐”为“众乐乐”,而我要做的就是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理清了思路,工作起来就容易多了,我用了“三板斧”搞定了部门的工作。“第一板斧”:明确职责。我按照规划、核心网、接入网、综合支撑优化调整了四个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和职位配置;“第二板斧”:合理授权。我建立了月度工作例会制度,按月对各项任务造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安排下个月的工作目标,日常工作交给各三级经理负责;“第三板斧”:注重团队激励。定期组织部门人员开展户外踏青、集中培训等集体活动,增强团队成员的凝聚力,组织员工绩效述职评估,鼓励员工创新型开展工作。从到年,我兼职主持规划设计中心工作,创造了公司中层管理人员跨部门行政兼职的时长记录。七年间,每年都按要求完成了各项规划设计任务,不仅没有影响我在发展计划部负责的工作,反而两项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超前发展,为全业务运营探索助力

从到年,极具超前发展思维的公司总经理带领公司领导班子做出决策,以集团公司安排实施村通工程为契机,以农村为突破,在全省开展了一次以多媒体通信、互联网、有线电视三网融合的全业务运营探索活动。作为发展计划部分管这项网络覆盖项目的负责人,我组织项目团队参与了网络建设的全过程。当时,集团公司下达的目标是在全省实现个行政村的电话覆盖。公司自加压力,提出了因地制宜建设覆盖全省95%以上行政村的全光网,以建立农村网络文化站为依托,实现移动/固定通信、宽带、有线电视全覆盖。接到公司的任务,自感压力山大,作为建设项目负责人,不仅考虑如何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在有限的资金约束下完成这项史无前例的巨大工程。怎么办?有压力才有动力,我只有千方百计优化组网和建设方案,最大限度控制单位造价。经过实地勘察、反复论证,我创新性的提出在县到乡的光缆线路上加装粗波分设备替代光纤扩容,乡镇到村的接入光缆线路采用6米油杆加自撑式光缆,设备采用全IP化组网架构,在乡镇设带组播功能的三层交换机,实现千兆到乡,百兆进村。村接入点二层交换机以下综合布线不进行预设,根据装机需求灵活实施。设立集中化的NGN核心网平台和IPTV播放平台,面向全省提供接入服务。方案结合业务发展情况弹性扩容,做到用户发展到哪里、网络就覆盖到哪里,有效的控制了投资风险。方案确定后,公司选定忻州静乐县赤泥洼村做试点,年8月在试点村召开了现场会,邀请政府部门、通信管理局、媒体记者现场参观考察,随后在全省进行推广。年暑期,公司与山西农大合作,开展了“大学生进万村”农村信息化宣传推广活动。为推进内容运营,公司还先后成立中国生活网、我爱我村两个网站。由于涉及到了业务许可范围的政策禁区和行业利益分配,这次探索活动没有完全达到预期。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从近几年中国移动转型全业务运营,大力发展光宽带、IPTV的实践中回望当年,山西移动的探索确实是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年,我组织规划设计中心项目团队与华为公司合作,进行了“端、管、云”信息通信网络软课题研究,提出了一体化家庭网关、内置机顶盒电视等智能终端,按需定制带宽、分级管理的智能管道和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业务平台等规划目标和演进路径。年4月,我结束了在发展计划部近十年的任期,转到物资采购部门任职。

(图片说明:年9月9日人民邮电报山西移动村通工程报道和赤泥洼现场会)

奋斗人生,有付出更有收获和回报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本世纪初的前十年是我人生奋斗的十年,我和山西移动共同成长,经历和见证了山西移动从初创到成熟期的发展历程。有付出更有收获和回报,据说山西移动成立时,公司总经理曾讲过,要让大家通过努力工作,拿到房子、车子“两把钥匙”。作为公司的创业者,随着公司发展、上市和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型,个人收入在十年间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兑现了“两把钥匙”的承诺。但我始终认为,十年中最大的收获还是山西移动给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和人生梦想实现的舞台。离开了公司的发展,一切都只能是浮云。在发展计划部和规划设计中心的工作使得我具备了掌握行业内最前沿技术得天独厚的条件。期间,我积极参加通信技术展、主要供应商的新技术交流,参加集团公司技术路标宣贯,公司每年还组织各种管理能力培训,加上项目管理实践的结合,成为公司内熟悉网络整体架构和演进路径、项目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我不再从事技术管理工作,但黄金十年的这一段工作经历,深深的铭刻在了我的记忆深处,不会磨灭。我热爱通信事业,珍惜在山西移动的工作经历,愿意继续为公司的转型发展添砖加瓦。

二O二O年五月于太原

作者:荆彦清

郑重声明:版权归原作所有

作者简介荆彦清,男,年在原阳泉市邮电局参加工作,主要从事通信建设工程管理。移动分营后任阳泉移动计划建设财务部主任,年调任省公司,先后在发展计划、规划设计、物资采购、行政安保等部门任职,现为二级资深经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xinge.com/zxcx/12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