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丹其实大道理都清楚但是为什么做的那么
智合论坛属于目前律师界高端的论坛,之所以高端,是因为到场的嘉宾都是重量级,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参与了过去、也清楚看到目前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的障碍和方向。在这个历史特殊的时期,清楚过去发展的动力和该动力是否还存在,如何继续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思考路径。 北京发展研究院周其仁作为最后发言者,主题为《全球化波折与中国经济突围》,对中国经济发展过去、目前的碰到的问题,和未来发展作为比较详尽的阐述。他总结到中国过去几十年的迅速发展与以美国为首实施的全球化密切相关,劳动力成本的低廉是过去资本涌入中国的根本原因,活跃了各种生产要素,很多行业蓬勃发展。美国的华尔街,硅谷也是巨大的受益者。 然而,随着制造业转移到中国,美国的大量工厂停工破产(一张炼钢厂设备已锈迹斑斑),工人失业,美国国内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这也是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发生的根本原因,这就是为什么特朗普的支持者们与“锈带”相关,全球化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周其仁说他在访问的时候,一位美国朋友告诉他,特朗普对中国的政策从未来来看,可能是最好的,因为放在桌面谈,清楚的知道什么目的本身好处理。当有的人因人性和利益捆绑,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方式,才是最可怕。全球化本身就说明资本永不停歇,目前越南的发展也说明了这点。 过去中国的发展路径目前碰到极大的障碍,那就是核心技术依赖,美国等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很多行业无法继续,前不久报道的大众汽车停产就是最直接的体现。当芯片供应不上的时候,很多现代化的产品将无法生产,比如手机,中兴和华为碰到的现实情况均是如此。中国因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获得这些年的发展,而如今碰到的情况是“被包围“了,技术封锁。如何突围? 技术的攻克是长期的事情,而且常常是来源于实验性研究成果原创性论文后的产业化,批判性思维和探究性的思维是最基本的思维,与教育导向有密切关系,而目前的教育理念并不支持。 周其仁提到中国与以色列的教育的不同,在于他们是鼓励提问鼓励质疑,而中国的教育,用北大教授郑也夫的话说,还是军备式的培养,以培养螺丝钉的方式培养,螺丝钉自然是不需要太多批判性思维,这是一种“病态”,他已经呼吁很多年,看到那些主政教育的官员无动于衷,奋笔疾书写了《吾国教育病理》。 颜宁留学回国之后又出国的事情,其实足以说明问题,但是这么多年没改变。南京某高中因试行素质教育试点,因为高考上线分数人数减低而被家长责备,详见一文《不改变原来的评价标准,没有对应的配套评价标准,所谓的素质教育是空谈》。 所以,信号不是没有发出,他们不是不清楚,而根本原因就是既得利益者维护自身的权益根本就没有改革的动力。在这个反腐高压的情况下,又有多少人可以有所作为?基础教育何时不再“填鸭”?鼓励提问和质疑?保留人基本的好奇心和探求心,形式庞大的“智力潜力池”,而不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很多学生的眼中就失去了求知的光芒,早早地将被折翼。 当原来的发展模式“有技术产品进来—模仿—在原来基础上创造”,人工成本优势,从看到再做,从有到再有的行业发展路径不再支持的时候,那么从“无到有“的过程就变得极为重要,而这个依赖于教育本身,教育应该培养是”有潜力的智力库”才能有机会创造更多的“无到有”。 而现今的教育培养的还是“螺丝钉”模式,孩子们在无穷无尽的作业中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在激烈的分数比较中淡化了同学之间友谊,家长在批改作业中咆哮,为什么会这样?为何不进行“智力释放”。就如张维迎说的目前每个人过得很纠结,纠结的人生难有所创造,因为创造本身是纯粹和单纯的。 这次论坛反复提到了一个词“灰犀牛”事件,灰犀牛事件是指太过于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风险,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发展很好的时候,是否对教育发出的信号,予以全面回应过? 当面对包围需要突围的时候,原来的发展模式有可能走不通的时候,教育的改革应该先行,没有“鲜活的”智力库不可能有突破,二战后日本之所以能发展,根本原因也在教育,以色列强就是因为强在教育,其实这些都很清楚。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xinge.com/zxjg/6048.html
- 上一篇文章: 今日热闻考生伪造清华录取书上热搜迅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