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芳从饶良走出的那些修志文人01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从饶良走出的那些修志文人(01) 作者 韩芳 原创 乡土赊旗(ID:gh_06dee) 国史,地方志,家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三大支柱。 宛东饶良文人撰修《地方志》的贡献,务必记述彰显出来,并传之于世。 位于豫西南的饶良古镇,陏朝开皇七年为县的设置,后属泌阳县。在年河南省志第二卷《大事记》是这样记载的:年11月23日,国务院决定成立社旗县,将南阳,唐河,方城,泌阳四个县各一部分行政区域划入。饶良区南北长23公里,东西宽I8公里,9个乡约平方公里,6万多人口。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本地人认可并习惯地称,“饶良地区”。他文化底蕴厚重,学者文人颇多,泌阳新旧县政府均评定饶良为文化区。自清未民国至今出了多位文化人,修方志的文人最为显著。 南阳盆地出个作家群:但在社旗饶良地区的小盆地上有个修志文人群体。他是客观存在于文化土壤中的文化现象,是古镇饶良的文化精神体现。个人修志史是一束光亮,多位组合便星光灿烂。饶良修志文人们的突出事迹,成为饶良人的自豪,更是社旗县和南阳人的骄傲。 修史志的文人不同于写小说那些作者,小说的文学故事,亦真亦幻。虽大多来源于生活之中,但作家们能演绎杜撰,在演义中吸引读者。修史志者必须有扎实的文字及古文功底,言词必字斟句酌,需去伪存真鉴往知真,并多方考证后,准确无误方能入纲鉴历史。所以历代修志的人,国家必选文风严谨。有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的正气,秉笔直书之人担当。他们必须有真才实学,绝无滥竽充数者。所以:修方志者均为受尊重之文人。俗话曰:修志者不得志,得志的不修志等话语,言不符实,已为笑谈。 读一本好的方志,能开人心智,可博古通今,助人拨开迷团,在去伪存真的志书中获得历史的真谛。中华民族的数千年的文明史,像如今的影像视频般地展现你的面前。拜读优秀的高质量的方志,使人心旷情怡,神交古人,心系历史。 清未民国的河南省学界闻人韩运章老先生,曾任河南省通志馆长,是饶良地区走出去的方志大家,著述颇丰,是修志的领军人物。 新中国成立注重史志工作:年任南阳地区史志办主任的李培敬先生,年任驻马店地区史志办的邱成文先生,二位饶良人为豫南相邻两专区修志做出贡献,都有论述修志的文章传世。 饶良人三修泌阳县志:第一次薛公瑞先生,二次韩自步先生,均因时局不定,写部分志稿但未成书。第三次是县志办主任饶良人孙群堂先生,副主编饶良籍的徐富斌,王瑜庭,田丰三位先生,他们曾任县办主任,局长等职,几位历时七年七易志稿,集大成印制万字的泌阳县志。 饶良人邱应欣先生,社旗县史志办主任,高级知识分子职称。主修社旗县志,督引修撰所属各乡镇地方志,他写多本有关民俗史志的著作,是获多种奖项的知名修志专家。 饶良人苗玉江先生,军旅文人,主修社旗县军事志。社旗建县较晚,军事资料无存,玉江先生多方考证搜集,成书后评为南阳地区优秀军事志。 本文从修省军事志的韩运章老先生起篇,到修县军事志的苗玉江先生压卷,连线如数家珍,真实记述饶良的各位修志文人。 一、学界闻人韩运章与河南省通志馆 韩运章字自步(一年)早年在京,嗣后又游宦河南,陕西,安徽,江苏诸省。虽早年驰名于京津,但晚景在抗战胜利前一年,病故于泌阳梅林中学。在战争年代,泌阳县国民政府组织护送,殡葬在饶良魏楼村,盖所谓“文章憎命,”知者同慨。 韩自步任河南省通志馆长修志的功献。尤应记念!早在民国十九年(I)河南省政府根据国民政府《修志事例概要》要求:“各省应于省会所在地设立通志馆,由省政府聘请馆长一人,副馆长一人,编篡若干人组织之”,成立河南省通志馆,归省政府直接领导,聘请魏松声任馆长,并草拟了《编篡大纲》,时隔半年,到民国二十年九月(),魏松声病故。 当时刘峙主持河南政务,省教育厅厅长李敬斋,民政厅长齐真如等人久仰韩之大名,向刘峙力介韩运章。刘峙乍见韩运章即称:“先生大名,久仰高义,河南旧志,残缺不全,此次蒙先生重修,可庆得人”。是年十月,聘韩运章任河南省通志馆长,时年五十三岁,韩任馆长后,除在人亊上有所增添外,其余均依旧章。 总监修:刘峙。字经扶,41岁,江西吉安人 监修:张廷休,刘镇华,李敬斋,齐真如,万舞,张斐然,张钫,刘耀扬,张天放,刘群士,魏少游,李时灿十二人。(监修是:河南国民政府民,财,建,教四大厅长,及省府要员) 馆长:韩运章,字自步,53岁,泌阳县人 副馆长:张藻,字淮滨,60岁,河南固始人 纂修:协修,临时编纂,采访,绘图,校订,文牍,会计庶务等六十一人。光绪十八年进士,曾任河南永城县令,山东东阿人周云为第一纂修。时人公认的河南省方志名家,北有李时灿,(字敏修,河南汲县人),南有张嘉谟(字中孚,河南南阳人)中有蒋藩(字恢吾,河南杞县人)等修志名流学者均在其内。健全了组织,在草拟《编篡大纲》的基础上,各项工作均有秩序地开展,在韩运章的运筹下,使之编篡工作更有效地进行。 此外,通志馆还聘请一些专门人才负责编篡某些专志。 如聘请张人鉴,(字照宇,河南确山人,留学美国的采矿科工程师,任河南地质调查所主任,专门编篡地质志及物产志的矿产部分)。聘请熊绍龙,(字伯乾,号桐韵斋主,河南南阳人)专门编篡明代人物志。 上述这样一个编篡班子中,不少是选出来的河南名流学者。曾多次主篡或参加过各地修县志,具有较丰富的编篡经验,年龄又多在60岁以下,40岁以上,正是精力充沛出成果的时期。由于韩运章主事用人有方,加之当时又是国民党在河南统治较为稳定的时期,就使得这个班子出了相当可观的成果。 现将韩运章民国二十三年初()辞职时向河南省政府呈报的《河南通志编篡成绩一览表》全文中摘要录出如下:通志全书共七百二十九卷,己编未成者七十七卷,未编者二十三卷。编成计六百二十九卷。通志划分九十八大类别,诸条落实,己成部分,正日夜赶缮,缮齐即呈。未成部分如何继续完成,请钧裁!(此年韩运章辞职后,通志馆移交河南大学)。韩运章主持河南通志馆工作以来,曾大量征集地方文献,这个时期尤为突出。明确规定采访员对过去事实及现有状况有见诸档案者,需照档摘抄,务将原文一一开列,以便复查。如《中州同官录》,《河南省简明赋役全书》河南各府,州,县志书,以及刊刻未刊刻的河南人著述等,均征集入馆。 如能访求旧志孤本一种或数种者,尤为表扬其努力。特别需要提出的是民国二十一年,河南通志馆协修陈云路旅居北京时,在北平图书馆访得明朝成化年《河南总志》一书,系孤本。河南通志馆不惜重价用四百块银元,商之该馆,用半年时间依照原书影抄一部,为保存河南文献做了很有价值的工作。 河南通志馆于民国二十一年四月起,编印出版《河南通志月刋》(期数未知)第一期包括论地方志的作用,发刋词,记念通志馆重建一周年的活动,韩运章的答辞,三月份编篡进度表,杂记等,以后各期辟有章则,公牍,会议记录,工作概要,专著等栏目。月刋论著中,韩运章加按语:蔡藩写的,《修方志六要》今录下,供爱好史志者领悟。 第一:国体既更,史例宜变,为适应形势,而志乘之体为随时因革。 第二:修志应分阶段进行,新旧社会交替,修志同样面临着相同问题,将旧志进行整理,应补者补,条条要考证清楚。 第三:体例宜严谨,志书修纂之始,应先定体制,而且体制要精,然后方能编篡,体例一差,全盘皆输。第四:考证宜精确,引文要注详,志书最大毛病,普遍是考证不精。引文不明之处,一定纠正。 第五:艺文仅列书目,文征另附。艺文门类仿汉书艺文志,其有可存者,用章摘文体例。杂著,诗文概不收入。 第六:采访要正确,去取要精当。修志资料是第一重要,凡事假手於人,其延误者十之九。尤不可任人者逸为借口:故书必亲阅,卷必亲检,金石碑版,图书文字,必亲自拓录。山川城郭,村镇古迹,必亲至其地,虽一名一物之微,一话一语之细,非亲见亲闻,不敢臆决。采访既博,闻见必多,不加别择,则鱼目可以混珠,石砬可以比玉。政绪非一代之循良,人物非一国之善士。 文章非不朽之作,空言虚美者,断稿另篇,无当编摩,应归淘汰。 方志语言,叙述要简洁精炼。按语宜加,但要谨慎。广征博取文献的李时灿,张嘉谟等先生也有文字发表在月刋。 韩运章亲自编篡《河南历代军事记略》,是军备志中的兵事部分。该书共八册,第一册封面上书有“韩自步编”四字,并钤有“韩运章印”(蓝方阳文印记,现藏于河南大学图书馆,为孤本。上海,北京图书馆想调走,河大图书馆不允。(笔者在河大图书馆,听邢慧玲研究员讲说,陈隆豫管理员佐证)。 该书共三十五卷,八册,卷一卷二春秋,卷三战国,秦汉之际,汉七国之乱,光武中兴,汉魏之际,魏嘉平以后之乱,晋八王之乱,晋五胡之乱,南北朝,陏唐之际,安史之乱,河北及淮西之乱,黄巢秦宗权之乱,宋金之战,金及蒙古之乱,元未红巾军之乱,明刘七赵燧之乱,流寇之乱,清嘉庆初教匪之乱,滑县之乱,捻匪之乱,卷三十四至三十五民国。(附巩县兵工厂,机器局,陆军测量局)《河南历代军事纪略》对中原上自春秋下至民国二千多年的战亊,作了详细的叙述。中原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研究中原的战争规律,战略,战术,对研究全国的战争有着重要的意义。韩运章在军阀混战中参赞军机,对军事有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xinge.com/zxjg/6505.html
- 上一篇文章: 书如其人的典型代表颜真卿
- 下一篇文章: 德育品牌海珠区中小学书记校长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