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好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

广州车展上,雪佛兰索罗德(Silverado)和库罗德(Colorado)正式亮相,不久之后,福特F-猛禽也会登陆中国,皮卡时代真的要来了!

皮卡的概念始于美国,本来是农场里干粗活儿累活儿的工具车,随着时间推移和城市化推进,皮卡也跟着进城,而且由于美国人工昂贵,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动手,搬家、除草、修房子,皮卡成了美国人生活中的得力助手。渐渐地,人们把皮卡的尺寸加大、动力加强、内饰变豪,还有些皮卡加上顶棚,变成SUV,皮卡逐渐成了一种文化。销量上也能体现皮卡的热度,福特F-、道奇RAM、雪佛兰库罗德经常占据北美汽车销量的前三名,甩出轿车销量好几条街。

所以,我们提起皮卡,往往指的是这些来自美国的大型皮卡,它们的尺寸超大、动力强劲,价格也很高,往往在50万元以上,姑且称他们为“高端皮卡”。但其实不要忘记,我们中国还有自己土生土长的皮卡——就是那些在我们的农村农场里干粗活儿累活儿的工具车:长城风骏、江铃宝典等等,这些车基本上都在10万元以下,是我们农民朋友的得力助手,姑且把它们称为“屌丝皮卡”。

现在的问题是,“高端”皮卡要来了,可是我们的很多政策还都是为“屌丝皮卡”制定的。

首要的是“进城”的问题。因为皮卡在中国的认知,还是卡车,全国大多数城市都有限“卡”令,例如,北京交管局明确规定:四环(含)以内,6点-23点禁止通行。虽然年2月26日,国家工信部、发改委、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放宽皮卡车进城限制试点促进皮卡车消费的通知》,但也仅限于河北、辽宁、河南、云南四省,其他省份还是大门紧闭。

即使进了城,我们的皮卡按照法规,还应在车身货仓周边贴上反光条。这对于几十万甚至百万(奔驰G的皮卡版)的高端皮卡来说,太尴尬了。如果自己不愿意贴,我们的检查站还可以强制粘贴,想高大上都不行。

我们对于皮卡的限令都是三十年前出台的,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今天的皮卡,早已经不是三十年前技术落后、排放低下的小卡车。而这些限令不仅把高端皮卡挡在城外,很多时候也限制了我们的“屌丝皮卡”,所以在很多海外市场、中兴、长城皮卡还是很热门的产品,比国内的知名度高很多。

无论是“高端皮卡”还是“屌丝皮卡”,实用性都是第一位的,如果还有很酷的外形,我们没有什么理由把他们挡在城外呢?

评论:

1李耕

《轿车情报》

皮卡被限制进城那都是历史遗留问题了,以前的国产皮卡质量差、污染重、油耗高、不安全,还非常严重地影响市容。由于皮卡大多是被个体户用于载货,而且希望拉的越多越好,它们逐渐被各种尺寸的厢式小货车取代了。既然被定义为货车,皮卡被限制也就顺理成章了。

可其实在国外,相对而言,皮卡的载货功能并不是主导,更多地是体现消费的个性化差异。它们动力强劲,通过性好,拖曳能力强,展现出的是“酷”的一面。在国内,这种“酷”也就感染了相当一部分车迷,消费的呼声也逐渐升高。同时,皮卡在质量、造型、能耗和排放等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国家逐步放开限制也就是必然了。

不过,对于城市交通已经相当拥挤的一线城市,要想解除限制令,肯定是难上加难。

2夏东

《ams车评?汽车博览》

皮卡目前在有限的四个省解禁,分别是河南、河北、辽宁和云南。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轿车和SUV市场,但皮卡市场还是非常小的。这绝对跟限制有关。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交界期,三资企业获准免税进口车时代,皮卡极其兴旺,丰田海拉克斯是主力。由于皮卡既可以载客又可以载物,在资金匮乏的年代,是最好的综合交通工具。现在,由于限制,皮卡只能作为有钱人的玩具存在了。部分解禁,是为了刺激消费,但是,那些身材巨大的美式全尺寸皮卡并不适合中国的环境。它们看似是实用车型,实际上这些功能并不适合普通中国人使用,也就变得更像是奢侈品了,起码在空间和燃料方面是如此。而一些小型皮卡则比较适用于中国广大的乡村地域。所以,最好能因地制宜地对皮卡的技术规格进行分级,给予不同的许可程度,推进皮卡的本土生产,同时也不排斥兴趣消费。

3何毅

《超级马力》

前几天去崇礼滑雪,看到几个开大皮卡的滑雪爱好者,三四套雪具很轻松地就装载在皮卡上。对于大部分SUV而言装下同样多的人和雪具这都是一个难题,同时冰雪路面的通过性能优越,这是第一次直观感受到大皮卡的优势。还有一次是从银泰的地库出发,去李晓华(中国第一辆法拉利车主)郊区别墅。福特猛禽大皮卡在豪车云集的地库里依然鹤立鸡群,而且只能停在一个很特别的车位或者占两个车位。启动的一瞬间整个地库都是轰鸣声,开出地库还没有米,就被路边的交警因为新奇给拦下了。放行后,一路绝对是高高在上,视野和感受很爽,引来目光无数,绝对是装逼高手。连同车见多识广的演小品的蔡明老师都啧啧称奇、兴奋不已。问题是开着硕大的皮卡在三环上寸步难行也是够累的,全靠那点儿心理优势支撑着。除了空间巨大外,小时候坐非承载式卡车的记忆又给激活了,过个减速带的体验谈不上愉快,油耗也高得超出普通人的常识。因此我的结论是大皮卡更多要考虑功能性、环保性和性价比,更适合广袤的西北地区,就别给大城市添堵添乱了。

4张立为

《TARGET》

从理性角度来分析,我并不支持皮卡进城。因为其身型过大,排量也大。在城市交通已经不堪重负的情况下,这类车只会给交通带来更多的负面。还有,目前该车型之所以便宜,是因为其被定义为小型货车,在税费上的减免让其定义为工具车。如果将其属性改变,从排量来讲这类车型的价格足以与顶级SUV媲美,那个时候我想就不会有人去考虑这类车了。从个人角度来讲,我是希望自己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能够拥有一辆让自己多方面组合的车型,在闲暇之余去狂野郊区享受车带来的乐趣,约上三五好友带上狗狗去烧烤,改装一个房车尾箱去远行。总之,梦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皮卡的路任重而道远。

5刘宇

《极驾客》

在中国讨论皮卡,事实性的基本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源自美国、功能与大型SUV更接近的美式豪华皮卡,按道理它是不折不扣的乘用车属性;另一类就是中国本土企业生产的、属于商用车类、功能上更接近生产资料。

现阶段中国社会表现出对这类车普遍不太接受、甚至歧视的现象,我觉得这是不公平的。首先,身价50万~万与身价10万元以内的皮卡完全是两回事,就像我们不能把百万级的SUV和七八万的SUV相提并论一样。本土生产的大部分皮卡都是商用车的生产标准,主要也以载货为主,但美式皮卡的功能性是把驾乘的标准做的很高,甚至好过很多SUV。

另外,这些豪华皮卡正在变得更环保节能,很多已经采用了涡轮增压技术和更小排量的6缸发动机,也出现了更多的轻质化材料。其实不只是传统的美国皮卡企业在改变,就连大众、奔驰这样的非常注重环保的德国企业也已积极涉足进来。也就是说,皮卡虽然起源和发展于美国,但如今已经是一个牵动全球的细分市场。所以我们也不能因为它们有个货箱就永远用老眼光看待这些产品。

再有就是,我们不能在狭隘的认知基础上主观地为美式皮卡(或者说先进的皮卡产品)进入中国设置错误的引导、甚至壁垒,尤其是非经济壁垒。再说深点,买美式皮卡是崇尚和追求一种汽车文化形态,它是个性化的、健康的,对于越来越自由民主的中国社会,在这方面应该让国民感觉到越来越幸福,而不是限制与束缚。

最后,还有一点需要看清楚,皮卡确实是适合美国人民生活的一种用车理念,是从真实的实用需求转化为文化形式的,但在中国也许未来只能以一种消费文化存在,也就是说即便在中国放开也未必成就太大的细分市场。但至少这是人民自然的选择,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想买的买,不接受的可以走开,这就是对皮卡最公平的待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xinge.com/zxjg/7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