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卡脖子”报道见证中国科技变迁。

在近日举行的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IFA)上,中兴正式公布了被解禁后的首款旗舰机型,并推出了最新的“5G设备解决方案”。

此时距离这家中国通讯巨头被美国“断芯”已经过去了4个半月,距离其被解禁,也已过去了1个半月。

中兴事件爆发三天后,《科技日报》以“是什么卡了我们的脖子”为题,推出了一组由35篇报道组成的专栏,系统性地向公众介绍了我国在哪些核心、关键领域还受制于人。而在今年的6月21日,科技日报总编辑刘亚东的一场演讲,更是将这个问题推向了一场全民反思的热潮。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早在年至年间,《科技日报》就对“是什么卡了我们的脖子”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并同样发表了一组专栏报道。

也就是说,同一篇命题作文,我们在相隔18年的两个时代里都进行了作答。

18年前,我国科技发展的整体情况如何?在那个我们刚刚加入世贸组织的年代,中国在哪些技术领域被“卡了脖子”?18年过去了,这种情况又有了哪些变化?

小编对两个时代的“卡脖子”专栏报道进行了纵向比对,发现了很多值得思索的地方。

从整个行业被卡到单个技术难点被卡

查阅电子数据库发现,《科技日报》于01年至02年间发表的专栏报道共计21篇,今年的专栏报道则为35篇。两组专栏均以“是什么卡了我们的脖子”作为系列主题,有所不同的是,当年的21篇报道是以行业作为报道单元,每篇都对一个独立行业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而今年的报道单元则更为细分,每篇报道均围绕某个行业内存在的具体技术难点进行论述。

当年的专栏报道囊括了一至三产业,其中第二产业是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xinge.com/zxjg/9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