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七年,张浚整编刘光世的淮西军,引发兵变,郦琼,靳赛等发动兵变,杀死监军吕祉,带领淮西四万大军,裹挟10民众投奔伪齐。一时间南宋淮西防线几乎竟成真空地带,只有王德数千人坚守。高宗大震,急命张俊,杨存中,刘锜率所部填补淮西。宰相张浚也引咎辞职。其实淮西兵变对南宋损失不大。4万叛军大都是巨匪流寇。且有好多偷跑后归正。最大的损失应该是宰相张浚去职。继任者很少谈及恢复。

淮西军的统帅是刘光世,虽位列中兴四将之一,其实是庸将。外战外行,有长腿将军之称。在高宗在南京称帝之时,刘光世是追随高宗诸武将中,官职最高的,而后又追随张浚,吕颐浩勤王。勤王功成后,刘光世,张俊、韩世忠被高宗赵构倚为心腹。刘光世虽能力平庸,但是高宗待刘光世甚厚。刘光世的麾下除了王德能征善战之外,其余如郦琼,靳赛等,都是刘光世收编的巨匪,草寇。这些人除了打仗不行之外,其他的可以说是样样精通。若论逃跑,无人能出其右。金兵或伪齐军前锋虽与刘光世军相距数十里,刘光世军早已开路。溜得不知所终。刘光世军只有对小规模的流寇有用,对稍大的就不行了,依然还是开溜。

绍兴六年,张浚令诸大帅进屯前线,连最精锐杨存中禁军也开拔,准备大举北伐。而伪齐刘豫得知消息,为了向金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召集30万大军,分三路南下,主力进攻淮西。而淮西是张俊与刘光世的防区,敌军还未到,二将已经开溜。并要求岳飞东下支援。南宋高层也感觉二将难堪大任,同意岳飞帅主力东下。而张浚不愧是名相,不让岳家军东下,严令张俊与刘光世二将有进无退。手令下达刘光世军时,刘光世军已退数百里,即将渡江南下。张浚赶紧堵住,并传令一人渡江,则斩一人。张俊与刘光世两将不得不硬着头皮迎战伪齐军,竟也取得了一些小胜。而张浚也将手里王牌调出,严令杨存中的禁军出击,终于在藕塘大败伪齐军。取得决定胜利。

淮西之战大胜之后,张浚独相,总中外之政,一时风头无两。鉴于刘光世军表现太差,决定改编,撤调刘光世。高宗甚至对岳飞说,让淮西军归于岳飞麾下。张浚也询问岳飞意见,结果岳飞竟说是淮西之帅的不二人选。引起张浚不悦。最终以刘光世手下悍将王德为帅,并以吕祉为参军。而岳飞大怒,也不禀报,竟辞职回家。而张浚眼里从容不得沙子,在川陕之时杀曲端,赵哲等悍将从必含糊。直接剥夺岳飞官职。在先前,若不是赵鼎拦着,会直接收拾令一大帅张俊。而郦琼等诸将在刘光世麾下摸鱼惯了,一看到张浚竟整肃淮西军纪。慌忙之下杀死参军吕祉,率4万大军裹挟10万百姓投奔伪齐。南宋高层立即让张俊,杨存中、刘锜率军填补空白。张浚也引咎辞职。

刘光世的淮西军,军纪差,战力低下,在淮西之战中的表现惨不忍睹。已经到了非整肃不可的地步。而四万淮西军叛逃,则是整肃军纪的代价。而刘锜率八字军填补空白,并有悍将王德协助。比刘光世守淮西强多了。况且叛逃的军民,也有大批南下归正。而张浚去职,继任的赵鼎虽也是名相,但对伪齐和金国的态度上保守很多。随后便是秦桧主政,再也没有锐意恢复的执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xinge.com/zxjs/10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