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yw/141205/4530985.html

编者按

牛年伊始,万象更新。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青岛聚焦高质量发展,狠抓项目落地的攻坚之年。眼下,青岛各区市、委办局、功能区大力发扬“三牛”精神,按照已经绘就的“路线图”,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奋进姿态,迅速进入攻坚状态。即日起,半岛都市报推出“牛年牛劲牛精神”专栏,深入采访,融媒传播,充分展示各区市、委办局、功能区起步争先、奋蹄开局的冲天干劲……

加速跑!

青岛高新区争做为企服务“孺子牛”

半岛全媒体记者娄花

俗话说“牛马年好耕田”,牛年蕴含着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密码。2月18日,牛年上班首日,青岛高新区管委主任、工委副书记李鸿雁到园区部分项目、企业走访调研,询问企业遇到的困难并提出指导意见,为一线工作者加油鼓劲儿。4个企业服务工作组也积极行动起来,先后走访企业40余家。

2月19日,青岛高新区召开新年“第一会”——年工作动员大会,会议首先传达学习了全省年工作动员大会及青岛市“项目落地年”调度会议精神,在回顾年主要成绩的同时,明确“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产业聚集”发展主线,指明新一年发力方向。牛年开工第一周,青岛高新区内已然鼓角铮铮,各产业、项目开足马力,向着加快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目标加速起跑、奋蹄疾驰。

2月19日,青岛高新区召开新年“第一会”。

提振“牛精神”

争做改革创新“开山牛”

“年是农历牛年,我们要提振‘牛精神’、发扬‘牛风格’、拿出‘牛干劲’,‘九牛爬坡、个个出力’,坚决完成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在青岛高新区年工作动员大会上,李鸿雁向所有高新区管委工作人员发出倡导。

年是极其特殊的一年,是建党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后的实现大跨步发展的“关键年”。在动员大会上,青岛高新区明确,年要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产业聚集”为主线,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实体经济、深化改革、城市配套、平安稳定等工作,卯足“牛劲”,加快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努力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迈进。

科技创新是青岛高新区的核心优势,进入发展新阶段,青岛高新区更是将科技创新摆在发展的首要位置,发挥创新平台作用、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坚持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推动更多要素在高新区加速集聚,实现价值倍增;作为年青岛高新区发展的亮点,实体经济依然是今年的重要发力点。青岛高新区提出“移大树”“育树苗”“老树发新芽”三棵“树”发展理念,下大力气做好招商工作、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同时,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贯彻市“项目落地年”要求,进一步优化服务、压缩环节、提高效率,顶格协调解决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中的问题,让好的营商环境、产业配套成为吸引人才、企业的重要砝码;此外,城市“软配套”也将成为今年高新区的“大事件”,随着济青高铁红岛站和胶东国际机场今年启用,高新区的地理优势将得到充分凸显,高新区的交通便捷度将大幅提升。同时,教育资源不断升级、医疗服务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活配套日渐完善、生态环境日益优化,高新区的城市品牌必将打响。

拿出“牛干劲”

争做攻坚克难的“拓荒牛”

2月20日,在青岛高新区创业大厦,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吸引了大厦所有人的目光。在辩论会现场,台下一声声质询提问一针见血、尖锐辛辣,台上辩论者对答如流、思路清晰,思想碰撞的火花不断闪现,这是青岛高新区招商部组织的第三场答辩会——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专场。

在高新区年工作动员大会上,李鸿雁反复强调要“招大引强”,瞄准世界强企业、行业龙头、“四新”经济,统筹用好各类招商平台,构建“大招商”格局。为更好的完成目标,青岛高新区招商部提前“练兵”。在当天的答辩中,青岛高新区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事业部负责人作为主要答辩人,围绕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主题,针对智能制造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卫星应用三个细分领域,从国内外发展情况、青岛市发展情况、青岛高新区产业现状、青岛高新区高端装备产业的优势与不足、产业细分领域招商等方面进行讲演汇报。受邀嘉宾以及各事业部负责人就产业链招商展开质询,一项项工作在答辩中找准了穴位、明确了方向。“新一年的工作开始了,怎么能让大家深度思考自己所属的行业发展情况,自我分析、自我反思,更好地成为专业招商人员?我觉得可以用这种类似于专业答辩的形式,像完成一个课题一样,去深度挖掘自我的能量。”招商部部长李明宽说。

开年之初,激烈、辛辣的答辩会正是高新“招商人”敢闯敢试的具体体现,保持这份“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必能奋力实现经济发展开局漂亮、全年精彩。

发扬“牛风格”

争做为企服务“孺子牛”

2月18日春节上班首日,李鸿雁一行便先后来到高实集团、高新区银海学校、盘古润滑液压系统青岛智造中心项目现场,调研重点项目企业。2月22日,李鸿雁带医院拜访谢立信院士。2月23日,李鸿雁在创业大厦会见江苏摩力顿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承洺一行,就进一步加强合作、发展共赢进行了座谈交流。

在青岛高新区为企服务从来没有“休止符”,起步就是冲刺。

节后上班第一天,青岛高新区便组成4个企业服务工作组,由部门负责人带队对区内重点企业开展走访,帮助企业做好复工复产安全生产工作。他们先后来到青岛崂应海纳光电环保集团有限公司、青岛世茂52+购物中心、青岛伦敦杜蕾斯有限公司、埃地沃兹真空泵制造(青岛)有限公司等40余家企业,了解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疫情防控工作等进行现场服务。“刚开工,高新区管委的服务组就到了,对我们公司的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工作做了现场指导,收获很大,有了这份关心和支持,相信我们企业今年必将实现更大的发展。”青岛汉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说。

正是高新区当好“店小二”,甘为企服务“孺子牛”的服务精神,今年不少企业开工第一天的复工率都有显著提升“往年开工第一天,公司复工率大约只有90%,今年复工率达到96.7%,这都是得益于高新区‘就地过年’的政策,许多外省员工大年初四开始就已经投入到工作中。”海信模具青岛工厂副总经理胡富强说。据了解,春节前,青岛高新区就下发《关于对高新区企业及务工人员春节期间给予就地过节补贴的通知》,竭尽全力对“就地过节”的省外务工人员及所在企业发放补贴,做好一线务工人员在高新区过年的各项保障工作,得益于高新区各项有力的保障工作,园区多家企业实现提前复工,比如:中国重汽集团青岛重工有限公司部分员工大年初二就投入工作中、盘古润滑等企业也在初三、初四实现了开工,保障了企业订单的顺利完成。

牛年有牛劲儿,开工第一周,青岛高新区已经卯足了干劲,用敬业奉献的“老黄牛”精神投入实干中,迈出“牛气十足”的开工第一步,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犇腾新征途。

向前冲!

轨交产业示范区项目起手“百亿级”

半岛全媒体记者刘丹阳李兵

2月20日,城阳区举行“项目落地年”集中签约仪式,总投资额近百亿元的五个项目签约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结束假期第四天就打响一击“百亿级”的开山炮,示范区的牛年开局有点猛。比这更猛的是一股气,一股在这个大变局之年决战决胜的气。除了“项目”,半岛全媒体记者还想用“冲劲”“细节”“伙伴”这些关键词,多角度展示示范区有点猛的牛年开局,展现这股越砺越旺的气。

青岛市城阳区的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存车场,各型车辆等待交付。新华社发

一股冲劲在激荡

新春假期,在大多数人们还沉浸在团圆祥和的气氛中时,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的工作却已悄然开启。

除夕夜,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管委会主任秦青松值守在管委。初一一大早,他便开始拜访重点企业和示范区所在的棘洪滩街道办、上马街道办,向坚守在一线的值班员工送去了新春的问候。

这样的拜年,持续数日。在节日轻松的氛围中,秦青松与多家企业的负责人聊得更深入、更交心,凝聚共识、碰撞思路,丰富打法。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也是青岛市提出的“项目落地年”,多项战略意义叠加,让这一年的重要性与特殊性不言而喻。在今年青岛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市长赵豪志只用68分钟做完了报告,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83个“加快”,一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扑面而来。

征程再起,示范区当然要扛战旗,挑大梁。各项工作要沿着“施工表”“计划图”一锤接着一锤敲,更要划出重点、加压推进。假期前后,秦青松不论是和企业家还是和管委工作人员交流,反复强调一个“抢”字。牛年更要开好牛头,一股抢抓落实的冲劲在管委32名工作人员心中激荡。

一个细节振军心

上班首日,示范区管委进行了一场全员动员大会。其中的一个细节让参会众人眼前一亮:现场播放了一支励志短片和一篇散文朗诵。

短片《不负此生》用了短短5分钟,讲述了三段不同的奋斗故事——辞去国企工作选择成为翼装飞行运动员的年轻女孩,毕业后回到农村的大学生村官,潜心钻研生物制药的科研工作者,每一个故事都蕴藏着激励人奋进的巨大能量。而朗诵音频《善待你的单位》,则将工作岗位比作跃马驰骋的战场,让人意识到单位就是一个人的竞技场、练兵站、美容室,是展现自我存在价值的舞台,激励人珍惜工作,爱岗敬业。

形式新颖,却直抵人的内心。

一年多前,青岛试点功能区改革,其一项重点就是搞活“关键的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快速“瘦身强体”,在全市范围内“相马”“赛马”,挑选精兵强将,打破“吃大锅饭”“吃铁饭碗”的考核机制,全员凭本事取酬,拿业绩说话。体制机制改革的成功,换来了各项工作的纵深突破。年,示范区铆定了壮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双招双引”多点开花、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等四项、18条工作要点。全面攻坚,关键在人,要达成既定目标,更需要管委全员凝聚斗志、尽锐出战,只有人人拿出“一竿子插到底”的狠劲,拿出“钉钉子”的韧劲,一件一件的抓落实,才能够不辜负事业,不辜负自己。

眼下,管委正在推行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活动“揭榜挂帅”制度,用更加市场化的方式来选出英勇善战、敢打硬仗的精兵强将,推动项目落地生根。

连日来,管委还向企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征询意见和建议,根据新变化、新动向,调整工作要点,在头脑风暴中博采众议、开拓思路,以期用更高超的战术、更灵活的打法来攻坚突围。

一群伙伴踏牛途

青岛轨道交通在千亿基础之上向“0亿级”产业集群冲锋,企业是操盘手、是主力军。为企业做好服务,被示范区管委列为头等大事。

年前最后一天,秦青松一行来到中车四方,向企业负责人征询近期遇到的难点和堵点。交谈中,企业一方提出想将管理人员送到政府部门挂职锻炼,借此提升企业对政策把握和市场分析能力。秦青松当即联系了省级相应部门,力促此事。大年初四,管委转交了企业发来的干部简历。牛年上班后没几天,企业提出的这个需求就有了准确回音。

节前节后,管委多次走访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在这里,管委专门组织召开了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联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会,推进落实国创中心理事会决策指导、“事业+公司”双轨运行、中心主任(公司总经理)负责的运营管理模式,实现治理结构创新。

在动车小镇投资集团,管委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摆上首位。项目要扎实推进,但安全生产是底线、红线、生命线,一时一刻不能松。

而为了将招商引资工作落实、落细、落地。管委更是大胆创新,筹划成立一个专门的招商公司,“等客上门,远不如自己主动的、有针对性的走出去招商效果更好。”

这个想法得到了市有关部门和城阳区的大力支持,压缩流程、简化手续,协助示范区管委梳理相关材料。2月22日,示范区管委接到批文,同意他们作为出资人成立这家公司,授权他们对国资进行监管。

牛年要抖出牛精神,示范区内0余家企业是管委最亲密的战友,最交心的伙伴。示范区管委正在深化打造“青轨服务·家”品牌,通过坐实一系列贴心服务,与企业家真心交朋友,共同在牛年新征途上奋蹄前行。

一批项目开新局

牛年刚开局,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就敲响开场锣,打响开山炮,在狠抓项目落地上实现开门红。

2月20日,在城阳区举行的“项目落地年”集中签约仪式上,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与总投资额近百亿元的3D裸眼合作项目、新材料创新创业项目等5个项目成功签约。

此次签约活动是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项目落地年”的重要举措。示范区签约的重点项目涵盖了先进制造业、新材料、现代服务业、智慧城市等领域,上述项目签约落地将助力示范区横向拓宽产业宽度,纵向拉长产业链条,丰富示范区的轨道交通全产业链生态,进一步推动示范区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发展。

接下来,示范区管委将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推进中兴通轨道交通等94个重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建立年度重点固投项目库,采用领导包干负责制,为项目落地和建设提供全面服务。

牛年上班第一周,示范区管委各部门的工作鼓点紧凑、节奏密集。没有哪项工作不重要,但其中一项却尤其重要。

2月22日上午,示范区管委还向市交通局等主管部门、机构汇报了示范区轨道交通建设相关设想。

会上,与会人员深入开展了交流讨论,对示范区提出的开行重点企业通勤专列、红岛国际会展中心引入轨道专线及建设跨座式单轨示范线等事宜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当日下午,有关方面即派技术人员来示范区进行实地调研,现场踏勘了红岛火车站、国际会展中心、跨座式单轨拟选址沿线及中车四方股份铁路出厂线等重点区域。

重点企业通勤专列的开通,解决的是企业员工的通勤问题,提升的是示范区的宜居水平。但在秦青松心中,还埋藏着一个想法:通勤专列有没有可能打造成“网红专列”?让年轻人可以更加便捷地来到中国高铁的“梦工厂”、复兴号的诞生地看一看,感受大国重器的雄浑,感受科技创新带来的梦想升腾。

得年轻人者得未来。“如何让年轻人觉得制造业很酷?”悄然间成为示范区管委的研究课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xinge.com/zxpp/10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