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ldquo挨饿rdquo有7
中国是美食的故乡,饮食文化根植人心,因此,不少人对“吃”很是执着,除了要吃好,还要顿顿都吃饱、吃撑,反而给自己带来不少麻烦,教训不可谓不深 适当“挨饿”的好处1延长寿命 美国曾有实验证明,将小白鼠的进食量降低30%,其寿命更长,衰老性疾病的发病时间也更迟。 2延缓细胞衰老 日本科学家发现细胞具有自噬机制,即:细胞在饥饿时,为了给自己的生存提供必需的能量,会吃掉自己体内无用或有害的物质。 如此一来,就清理了衰老蛋白,保持了细胞的年轻活力。 3控制体重 适当少吃,有助于控制体重,帮助人们保持良好的体型,同时降低因肥胖带来的多种疾病风险。 4减轻肠胃负担 吃得过饱,会使肠胃处于超负荷状态,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 如果长期如此,还会损伤胃粘膜,甚至引发胃溃疡、胃糜烂。 如果蛋白质、脂肪等食物在肠道停留的时间过长,可能会产生有毒物质,增加肠阻塞、肠癌的风险。 5保护心脑血管 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一项关于血管衰老的研究发现,在食物摄入量较低时,人体可以产生一种名叫β-羟丁酸的分子,有助于延缓血管系统的细胞老化,保护血管。 6保护心脏功能 吃得过饱时,容易使横膈上移,影响心脏功能。不仅如此,为了消化食物,人体耗氧量会大大增加,从而可能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引发猝死。 7预防老年痴呆 有数据显示,约30%~40%的老年痴呆患者,在青壮年时期都有长期饱食的习惯。 适当减少食物的摄入量,能够保证大脑供血充足,防止脑细胞迅速老化、脑功能减退,从而预防老年痴呆。 “节制饮食”才是文化精髓除烹饪美食外,我国自古以来还十分讲究饮食有度、有节。 西周青铜鼎上常著的饕餮纹,就是在告诫人们不要贪吃。 而孔子也曾说过:“君子食无求饱”。 明代医家敖英所著《东谷赘言》认为:“多食之人有五患”。 宋代苏东坡在《东坡志林》中主张:“已饥方食,未饱先止”,认为这样才能“诸病自除”。 即使是民间,也一直流传着“吃饭减三口,活到九十九”的谚语。 当然,节制食量,绝不是忍饥挨饿,贵在饥饱适中。换言之,就是吃七分饱就可以了。 那么,怎么就知道自己吃到几分饱了呢?下面请大家对号入座: 六分饱——已经不饿了,但感觉还想再吃一点。 七分饱——吃饱了,感觉可吃可不吃,吃不吃都行。 八分饱——吃饱了,胃感觉满满的。 吃撑了——再也吃不下任何东西了!!! 此外,对于身有余力的人,如肌肉较壮、身体超重、腰围过大、血脂升高、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且控制食量能力较差、工作忙碌没时间调整饮食者,还可以尝试一下“轻断食”。 即在正常饮食的情况下,间隔性地少吃或者不吃食物。 目前,全球流行的轻断食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进行选择: 1.隔日断食法:正常吃,隔天食量降到25%~50%。 2.5:2断食法:一周中有5天正常吃,其他不连续的两天为断食日,食量降到25%~30%。 3.果蔬汁断食法:1个月内选择不连续的2~5天断食,只喝白开水、果蔬汁和蔬菜汤,每日摄入热量控制在~千卡。 4.日内断食法:1天的16个小时中不吃东西,其余8小时正常进食。 在此,小郎中要为大家着重解释一下5:2断食法,其中所描述的“食量降到25%~30%”换算为每日的进食量后大致如下—— 5天相对正常饮食,全天食物包括: 主食克(约含粗粮一半); 脱脂奶或者无糖豆浆毫升; 总肉类克(以白肉为主); 叶菜和瓜类菜克; 一个克左右的水果; 油20毫升; 盐5克; 水大概0毫升; 同时每天锻炼约半个小时。 2天低热量饮食: 主食50克; 鸡蛋1个; 肉类50克; 蔬菜克; 水果克; 脱脂奶毫升。 注意:以上所有食物重量皆为烹饪前生重。 小贴士:糖尿病患者、痛风患者、孕妇及恶性肿瘤患者不宜采用轻断食的饮食方法。 民以食为天,日常饮食,物不在多,贵能节制,做到“顿顿必无伤,物物皆为益”才是最健康的。 您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分享! 本文内容摘自“每天一个健康小知识”,特此感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xinge.com/zxpp/9584.html
- 上一篇文章: 雨水最是一年春好处
- 下一篇文章: 中兴程序员坠亡事件,这些劳动争议点值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