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车型概念解析微面商务轻客的区别
北京中科参与健康管理与商业医疗保险论坛 http://nb.ifeng.com/a/20180419/6515562_0.shtml #老司机聊汽车知识# 内容概述:面包车·MPVVAN车型概念解析,多用途客车的未来热度预测。为什么微型面包车一度成为最畅销的车型?这个问题困扰过很多汽车爱好者。同样作为多用途客车的轻客甚至MPV,这些采用前置前驱或前置后驱的车型,在综合用车体验方面远胜微面,选择这些车型不是更好吗? 其实解析这一问题非常简单,重点是对于人的分析;比如咨询或主动来探讨过类似问题的人,共同特点是不够接地气,对于真正使用微面的用户人群基本没有接触。说白了就是存在疑惑只是因为富裕,使用微面无非是因为消费能力比较弱而已。 01车型概念解析 1:微型面包车并不以车身尺寸定义“微·标准”。参考对机动车分类的规则,排量<1.0L(升)的汽车均属于微型客货汽车;在排量满足需求的前提下,核载人数可以达到最高九座的标准。 由此可见此类车辆的特点必然是动力体验很差,但是车辆可以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比如在公共出行未覆盖的区域,用微型巴士当做公共汽车使用,这样既能控制营运成本,同时又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其次把微面当做客货两用车型使用,选择核载人数2/5座的微面,行李箱的载货空间就会非常充足。 「面包车」的定义其实是“以貌取车”的结果,原因为中置后驱的平头面包车没有车头,车型的外观特点就像吐司面包。然而真正的定义其实为(迷你)微型巴士,这种车型自诞生以来就是被当做“小巴”使用的。 比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天津大发汽车公司生产的微面就作为出租车使用,也就是所谓的“黄面的”(黄色涂装·面包车·的士)。而营运车型必然要考虑到成本投入问题,那么这种使用低端发动机,车辆物料成本与研发投入也都很低的车型,难道不应该是最佳选项吗? 2:MPV·multi-purposevehicle,释义为多用途汽车;其实这种车型还有另一种定义,概念为,可以理解为区别于大型厢式车(公共汽车)的车型,或者是级别高于MINIBUS-微客的含义。也就是说载客汽车实际可分为三个等级,按照核载人数与发动机排量,以及发挥的功能具体如下。 大型客车-公共汽车或长途巴士厢式车型-商务通勤或个人用户微型巴士-填补大型巴士覆盖盲区在车型结构特点方面,严格意义上并MPV与面包车的区分,那么轻型客车又是什么标准呢? 图1:美系高端VAN轻客 图2:欧系高端VAN轻客 指核载人数≤9座的乘用客车,以原车型定义应当属于VAN,货运版本的区别只是核载人数而已。很多知名车型其实都是这种车型,比如定位高端的吉姆西SAVANA,奔驰威霆,大众迈特威等等。 这些车的发动机排量不能达到微型车的标准,否则不论尺寸有多接近6/7米也都属于微型巴士;不过足够大的车身等于足够高的整备质量,想要正常驾驶则需要发动机有充足的动力储备,所以此类车型大多选择≥2.0T的汽柴油发动机,这就是VAN系列车型都无法成为热销车的核心因素。 (下图为欧系低端VAN轻客) 是决定用车成本的核心因素,虽然有些入门级VAN的价格并不比微面高多少;但是笨重的车身与过大的排量,决定了油耗必然是会很高的。所以这种车型初期只有在公商务用户市场中才有不错的销量,个人用户是不太能接受这种车的。 不过微面也在逐渐的淘汰过程中,随着用户消费能力的提升,对于车辆的品质要求也在逐渐升高,那么未来会是哪种车型热度最高呢? 02预测 微面-淘汰普面-淘汰轻客-正常MPV-正常皮卡-热销上文提及了「中置后驱」一次,其概念是发动机布局于前排座椅下方;这种布局的用户体验是极差的,因为内燃机在运行中会产生非常高的温度与高强度振动,这会影响驾乘人员的乘坐体验。同时几乎垂直的车头没有碰撞溃缩保护能力,微面的被动安全水平是极差的。 所以随着用户对汽车的了解的深入,以及2/4万级汽车逐渐低于平均消费标准;于是则出现了排量>1.0L,采用前置后驱的“普通面包车”,比如五菱宏光和长安欧诺s等。这些车型严格意义上已经属于VAN系列中的MPV,只是因动力水平与配置标准仍旧非常差,所以还是理解为“普面”。 然而这种车型也是即将被淘汰的,因为面包车的个人用户需求的是“客货混装”,但是这种车型从诞生起就是当做小巴士使用。初期可以混装无非是因为交通管理的不够全面,久而久之才形成了错误的普遍认知。 但是面包车因客货混装与严重超载,造成了太多结果非常严重的交通事故;于是这种车型也就到不管都不行的程度了,其中重点检查类目是混装和超员。那么在面包车的功能回到曾经之后,这种车型也就基本失去意义了。 「轻客MPV」仍有其高度垂直的用户市场,前者的客运版适合企业作为商务通勤使用,后者则适合作为商务接待用途;货运版轻客面向的是运输高价值物品,追求时效性的商务用户,比如某些快递公司就会选择这种客车。 所以这两种中等等级的VAN车型仍旧会有几乎不会波动的市场份额,没有什么上升空间,下降的程度也不会很大了。 重点:能够兼顾客货两用的车型,前提条件必须先得是货车才行,否则客车就只能在车顶行李架和后备箱载货,载货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而在货车中具备「前置后驱」且有理想驾乘体验的又只有一种,也就是曾经被称之为“的士头”的皮卡。 这种车型的核载人数往往都有五座,驾驶室的空间布局与轿车相同,驾乘体验与SUV相当;所以这种兼顾客车或轻卡特点的均衡型货车,是彻底让面包车推出历史舞台的驱动力。尤其是一些起售价重合面包车的选项,比如长安凯程神骐系列,中兴黄海皮卡等等。 总结:纵观各国汽车史,基本都会经历微型车、微型巴士、轿卡(wagon)、SUV、MPV到皮卡的演变,最终能够稳定热度的车型其实只有划重点的四类。 可以说所有汽车用户都会追求理想的汽车性能,空间、配置与乘坐体验,所以只要消费在不断的升级,热门车型就不会总是一种。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责编:天和MCN 欢迎转发留言讨论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xinge.com/zxcx/10366.html
- 上一篇文章: 路由器该换了,中兴AX3000巡天版评测
- 下一篇文章: 越野神器,履带式皮卡,中兴坦克履带车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