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利的陷阱
天津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618889.html十年赚10倍,靠谱吗?假如你买了茅台股票并拿几年,就有10倍。或者买特斯拉or蔚来汽车的股票,不到一年,你就能赚10倍。“tenbagger”一词出自世界级投资大师——彼得.林奇的自传《成功投资》一书,意译为“能翻10倍的股票”。有人算了一下,假如你想在股市十年变10倍,每年“只”要26%回报即可。于是,关于复利的传说,又多了一个美妙的数字:26%。然而,假如你相信如上“复利法则”,也许就掉入了一个谎言的陷阱。不止在投资领域,关于个人的“成长”和“精进”,也流传着一年抵N年的梦想。最近,有人问我: 一个人可以做到持续地每天进步百分之0.1或者说百分之0.05吗? 如果可以或者说有可能达成的话,关键点在哪里呢?难点在哪里呢? 我回答:不可能。我小时候曾经得过一本武林秘籍,上面介绍了一种看起来很靠谱的方法,让人学会“飞檐走壁的轻功”。具体方法是:挖一个大坑,在里面垫很多层草席,一次垫到接近地面; 每天锻炼跳出地面,直至轻松自如; 取掉一张草席,继续锻炼...... 再取掉一张...... 每层草席才多厚呀,这样,你就神不知鬼不觉战胜地心引力,掌握绝世轻功了。可惜,少年的我胸无大志,没有亲身实践。你看,这是不是也是“复利思维”的一种简化版?“复利思维”,这个看似有些鸡汤的话题,其实包含了“不确定性、连续性、对称性、预测、幂律分布、肥尾、下注、决策、贝叶斯、长期主义”等好多个有趣的话题。本文的观点是:绝大多数人对于复利的理解是错误的; 极少有人能够靠复利获利。 以下,是复利谎言背后的10个真相。真相1世界被随机性主宰未来是极度不确定的。并不存在一个清晰的轨迹,让你像爬坡一样每天进步一点点。先来看看随机游走假说。这是金融学上的一个假说,认为股票市场的价格,会形成随机游走模式,因此它是无法被预测的。年,法国的一名股票掮客朱利·荷纽最早提出这个概念。年,法国数学家路易·巴舍利耶在他的博士论文《投机理论》中讨论了类似观念。另一条主线是,爱因斯坦在他年的一篇论文中,从物理界的角度出发研究了“随机过程”,揭示了布朗运动,间接证明了原子和分子的存在。回到金融。又过了整整半个世纪,年,莫里斯·肯德尔提出:股票市场价格的变动是随机的主张。年,史隆管理学院的保罗·库特纳出版了《股票市场的随机性质》。年,尤金·法马发表了《股票市场价格的随机游走》,正式形成这个假说。年,普林斯顿大学波顿·麦基尔教授出版了《漫步华尔街》。我很早以前看过这本书。很坦率地说,极少有人能够第一次就读懂并接受麦基尔苦口婆心的观点:别瞎折腾了,买点儿指数基金吧!即使你读懂了,也不甘心照他说的做。这本和我一样老的书里,许多洞见今天看起来也闪闪发光,例如谈及对基本面的专业分析未必靠谱,作者写道:无数研究都显示了与此类似的结果。放射科专家在观察x光片时,竟然让30%具有肺病症状的光片从眼皮底下大大方方地溜走,尽管这些x光片已清清楚楚地说明了疾病的存在。另一方面实验证明,精神病院的专业人员竟然不能把疯子从智者中分离出来。随机性是个太大的话题。笨人很难理解随机性这回事,而聪明人总觉得自己可以控制随机性。例如,我在澳门赌场里观察了一阵子,发现在押大小的赌桌前,假如连续出现了十次大,那么:新赌徒们就会继续跟着押大,认为大的火气正旺; 老赌徒们则会押小,他们认为根据大数定律出现小的概率更大了。 可惜,二者都错了。新赌徒们迷信,老赌徒们犯了“小数”的谬误。一个公正的大小游戏,每一次或大或小是没有记忆的。对于随机性里关于“无记忆”的这部分,人类的大脑很难接受。例如,假如让你扔次硬币,下面哪个结果更“真实”?上图左侧是请某个人类“随机”画的,是有意识的随机;上图右侧是真正的随机(应该是模拟的)。看起来,是不是左边更随机一些?因为右侧有太多“连号”,看起来不够随机。实际上,恰恰相反。这就是人类对随机性的偏见之一。世界是随机的,并不符合“决定论”,更不是线形的。“复利思维”为什么看起来如此有吸引力呢?因为“复利”制造了一种虚幻的确定性。我们的工作、生活、投资,大多是通过寻求事实和真相,来寻求生活中的确定性。但是,什么是确定性?假如你不能在某个“确定性”之前,加上一个概率数值,那么这个确定性就是一个大坑。有次我听见儿子在打游戏的时候,和别人说“百分之百确认”,就很认真地对他说:记住,以后不要说百分之百确认,哪怕某件事你非常非常非常确认,你也只能说我99.%确认。进而,你对于事实的“确定性”的判断,本质而言,其实只是某种信念。人类事务,就是由一大堆信念在随机性的沙滩上堆砌而成的。真相2连续性很难实现复利有一个重要的假设,那就是连续性。只要你每年赚26%,连续十年,你就可以......下面,我们来看看连续性有多难。我在《机会泵:如何管理你的运气?》一文里写道: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实中很少有福尔摩斯?通常而言,福尔摩斯的神奇之处,在于他能够做一连串推理,大致结构是这样的:因为A,所以B;因为B,所以C;因为C,所以D;因为D,所以E......所以,凶手就是大魔王!之所以极具戏剧性,是因为上述一系列推理,就像杂技团的叠罗汉,叠得越高,越有冲击力。然而,现实中很难见到杂技团的这种极度不稳定结构。我们算个简单的账吧:假如福尔摩斯的每一步推理的靠谱度高达80%(这算料事如神了吧,有这种预测能力去炒股票的话很快会成世界首富),那么从A推理到E的靠谱度,就是:80%??80%??80%??80%=40.96%也就是说,即使每次推理的准确率再高,经过多个环节的叠罗汉,也变成不那么靠谱了。对于随机游走的股市投资而言,“连续性”更难实现。别说连续十年每年回报达26%,就连年化10%,也没多少人做到。有人根据wind数据分析,全市场只有33位基金经理,连续十年做到年化收益率超过10%。那么私募高手们呢?据统计,10年期年化收益率超过10%的私募基金经理,仅有37人。复利极大地高估了“连续性”。时间并不是复利的朋友,更多时候是敌人。时间“有先有后”的特性,让我们容易将先发生的作为因,后发生的作为果。 时间“自动驾驶”的特性,让我们容易以为事件的发生就像将一个雪球滚下山坡。 然而:时间的先后次序,并不能决定前后的因果关系; 时间的连续性,更不能成为事件连续性的燃料或证据。 休谟早就说过,这么想是很幼稚的。作为“致富工具”的所谓“复利思维”,按照休谟的话说,是取决于我们的情绪、习俗和习惯,而不是取决于理性,也不是取决于抽象、永恒的自然定律。让我截取休谟的一段话,来击碎复利的“连续性”谎言:“我们就可以问,它包含着关于数和量方面的任何抽象推理吗?没有。它包含着关于事实和存在的任何经验推理吗?没有。那么我们就把它投到火里去,因为它所能包含的没有别的,只有诡辩和幻想。”真相3现实是不均匀的复利的神话里,还包含着一个假设:这个世界是均匀的。然而,现实不仅是不均匀的,而且连“不均匀”的那部分,也很不均匀。这并非绕口令,而是聪明人对“不均匀”这个概念的多层级理解。第一层级: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第二层级:聪明人试图用“正态分布”来驯服随机性; 第三层级:理解幂律和肥尾; 第四层级:概率与赔率的不对称性。(这是下一节的内容) 复利神话里描述的那种“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年赚一点点,就能成长为巨人”的场景,在现实中并不会出现。确切说,在现实世界,99%的时间你会感觉一无所获,只有那1%的时间会感觉到收获的喜悦。即使聪明人理解了随机性,也会过于相信正态分布的钟形曲线,而忽视黑天鹅出现的频率以及导致的破坏。有些事情是正态分布,或者是薄尾,例如人的身高; 有些事情是幂律分布,或者是肥尾,例如人的财富。 正态分布与幂律分布最大的区别在于,某些现象中,正态分布严重低估了极端事件发生的概率。再比如,当奥巴马说“我国经济09年以来增长13%”时,有可能真相是:美国人只有最富的1%收入增长了; 剩下99%的人收入反而比之前略微下降。 原因是:财富的分布并非正态分布,而是幂律分布; 美国1%最富有的家庭拥有的财富占美国家庭财富总额的34.6%。 我隐约觉得,复利神话对人带来的错觉,可能与“小数法则”有关,同是赌徒谬误。反过来说,我们在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时间、有限的样本量下,高估了大数定律的作用。大数定律依然起作用,但收敛得可能很慢。如凯恩斯所说的市场非理性的时间比你破产的时间要长。你也许可以用指数基金来投资,正如博格所说,别去草堆里找针,干脆买下整个草堆。但是,万一你选错了草堆呢?不确定性的一部分,正是分布的“不均匀”。打个比方,就像你开辆车,打算来一次数千公里的自驾之旅,计划一天五百公里,然后艰难而快乐地抵达目的地,享受挑战自我的乐趣。结果呢?也许前三天走得好好的,第四天就陷入一个沼泽地,完全动弹不得。我想过一个问题:假如一个难题是均匀的,那就不算一个真正的难题。例如,我每天做一百道围棋死活题,一年我就可以升两段。这并不是一个难题。问题是没有这样一马平川的难题。假如有,围棋可能就不是一个很难的游戏了。其实,AI就将围棋变成了一个均匀的难题。所以满大街都是随便灭掉人类冠军的围棋AI了。又比如“戈壁挑战”那种人造的均匀的难题,也许只是另外一种精神按摩的商务人士广场舞而已。真相4回报是不对称的我们的世界有太多对称性,例如对称的身体,好与坏,阴与阳,正与负,人类对“对称性”也有很高的期望值。复利神话,也包含了“对称性”的幻觉。然而,由于以下两个关于“对称性”的真相,复利神话被戳破了:1、现实世界里,财富的委托代理机制的权利和责任是不对称的;2、在数学上,不懂期望值会导致概率与赔付之间的不对称。塔勒布在《非对称风险》里,提及了人类事务的对称性原则,包括公平、正义、责任感、互惠性。 他尤其嘲讽了金融业的高管们拿别人的钱冒险赚自己的大钱。 该书译者这样写道: 在权利和责任不匹配和非对称的委托代理机制下,代理人只会考虑如何尽可能地延长游戏的时间,以便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的业绩提成,而不会考虑委托人的总体回报水平。塔勒布从数学的角度,在概率密度函数中突出了“矩”的概念,揭示了看似能够产生“长期稳定回报”的投资策略其实隐含了本金全损的巨大风险。 看起来大概率低风险的收益,由于不对称性(既有机制上的,又有期望值上的),忽视肥尾和黑天鹅,委托人最终会因遭遇爆仓风险而损失全部资产。 戴国晨在解读《肥尾分布的统计效应》时总结道: 1、重视概率忽视赔付在肥尾条件下会导致更大的问题。 2、肥尾条件下对实际分布估计的微小偏离都可能带来巨大的赔付偏差。 第一点好理解。例如我最近没时间下棋,但会在网上看高手下棋并虚拟下注。我并不是总押获胜概率更大的棋手,而是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xinge.com/zxjg/7337.html
- 上一篇文章: 股市老司机的二十一年价投之路
- 下一篇文章: 兴证张忆东团队乘风破浪的中国制造业核